李春華 姜 波 張洪江 張玉蘭
心理健康就是用科學的方法維護、保持健全的心理狀態,同時防止心理疾病的發生,以適應正在發展中的社會環境。中學生會遇到諸如學習中的困難、升學和就業、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家庭關系、男女交往、戀愛、生活和娛樂、理想與信念、世界觀與人生觀等一系列問題,問題解決得愈好,適應能力愈強。中學生由于生活經驗不足,遇到困難與挫折時,會產生不安、煩惱、焦慮,形成心理沖突。如果不能正確對待和妥善處理這些心理矛盾,解決心理沖突,就會導致心理和生理上的失常或疾病。因此,必須重視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維護他們的心理健康,把他們培養成為有遠大理想、有高尚道德、遵紀守法、身體健康、樂觀向上、充滿自信、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人。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中學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世界觀和人生觀直接支配著人的思想和行為,只有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才能正確對待個人和集體、現在和將來,才能使人正確對待心理沖突和社會上的不良影響。
2.從小事做起,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凡事都要采取現實的態度,增加積極情緒的體驗,生活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萬事如意”,人生的酸甜苦辣都會嘗到,令人不愉快的事常常是無法回避的,關鍵是應有正確的態度,敢于正視現實,有自知之明,善于對問題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采取合理的對策,進行心理防護,要在不利、不快之中尋找有利、積極的因素,培養自己廣泛的興趣,增加積極的情緒體驗。
3.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遇事“勿以物喜,勿以己悲”,不因強烈情緒波動而失去理智,為長遠利益而不計較雞毛蒜皮的小事,要能承受悲歡,要能自我暗示,理智地用言語調整自己的行為。
4.正確對待困難與挫折。保持樂觀態度,要學會多看事物光明的一面,壞事可以變為好事,失敗的教訓有時比成功的經驗更可貴,逆境和挫折可以磨練和激勵人。要樹立排除萬難的信心和決心,相信自己,知難而進,鼓勵自己,逆水行舟。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富裕縣紹文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