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玫
摘 要: 情感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思潮,它是對“愉快教育”的一種超越。培育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我們提倡在情感體驗中學語文,不僅是學生生命發展的需要,而且是落實“新課標”的一項操作性實踐。
關鍵詞:情感體驗 語文教學
新課程總目標說道:注重情感體驗,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見,注重情感體驗是新課程對日常語文教學的重要要求。在語文教學中,適時地誘發、實踐、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喚起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從而開闊視野,啟迪智慧,陶冶情操,能使學生在體驗中創造,在創造中升華。
教師應很好地運用情感體驗從事教學,在教學活動中創設充滿關愛的氣氛,既給學生以愉悅體驗,又使其獲得情感熏陶,從而很好的、很快的接受知識,進行能力訓練,達到事半倍功的效果,使情感體驗成為課堂教學中最有效的手段。如何才能在語文教學中注重情感體驗,讓學生享受審美的樂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教學中,教師設計、創設審美化的教學情境刺激學生,喚醒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充分發揮學生的審美想象,必然會激起情感,進而體驗到文本豐富的神韻及深刻的內涵,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情感。每個人對母語的學習都是在情境中不斷增加積累、提高感悟、掌握運用的,這是母語學習的規律,語文教材并沒有很具體地給予我們關于語言、情境的設計,需要教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累和開發課程資源。
一、借助畫面,刺激體驗
畫面包括掛圖、投影、插圖、錄像等的運用。畫面能生動直觀地再現某一生活的情景,但畫面展示要把握時機,注意方法,千萬不能局限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不能因此降低語言文字訓練的要求。《安塞腰鼓》一課的教學中一定要用影音資料,引導學生領會語言美(音樂美)、畫面美、力量美等。
二、渲染音樂,豐富情感
自古以來,音樂與文學就有著不解之緣。音樂的語言是微妙的,也是強烈的,它能給人以豐富的情感。教學中,通過音樂渲染情境,更容易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學生獲得比其他藝術形式更為直接、更為豐富、更為生動的感受,易于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激起想象的欲望。節奏與樂調以最強烈的力量滲透到心靈的最深處。教學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運用音樂創設情境,可幫助學生通過音樂的節奏、旋律感受體驗課文表現的感情。
三、對話感染,互動體驗
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這個過程,始終以情感為動力,因此它是流動的、變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也是美的生成圖。對話將教師和學生的意圖、觀點和情感連結起來,并且使他們在教育情境中相遇時建成一個統一體,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教學情感不僅能優化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而且通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能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其智力潛能的轉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用自己的思想、心靈來領悟教材,從中發現情感因素,吸引學生鉆研、理解。學生在感覺器官被刺激,知覺表象被喚起后,或與自己已有的情感體驗相聯系,或是通過聯想等活動調遣自己的情感體驗能量,對教師的情感導讀作出敏捷的反應,從而產生共鳴。有聲有色有情的情境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豐富了學生的感知,使學生動情入境,誘發了情感體驗。 。
四、設計活動,升華情感
教學過程中,活動是知行統一的過程,它是促進學生身心協調地發展、各種能力及學習各種知識與技巧的最基本、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徑。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根據文本內容,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調,抓住學生情感的脈搏,設計符合文本情景的語文實踐活動,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更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想象的翅膀自由飛翔,讓學生在“不言而喻”中獲得并掌握新知識。
五、借助表情,調節氣氛
教師的情感,還可借助表情,渲染氣氛,感染學生。馬卡連柯說:“做教師不能夠沒有表情,不善于表達情感的人,就不能做老師。”所以,語文老師應該是一名表演藝術家,唯有此,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熱烈優美。
六、展開想象,體驗生活
語文教學是有情感、有生命的。語文課改倡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實現情感升華,而依托語言文字和場景烘托來激活想象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因而,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啟發學生展開豐富想象,去體會作者塑造的藝術形象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把課文中的“此情此景”變為學生的內心體驗,從而進入“角色”,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達到審美體驗的升華。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合情合理地想象,有情感的投入,有內在動力的支持,學生從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把知識學習、能力培養與情感體驗有機地結合起來,較好地實現了三維目標的融合。
七、激情演繹,個性體驗
書海無涯,生活的大舞臺更是多姿多彩。在教學活動中,根據文本內容,引導學生在廣闊的生活空間進行角色體驗,釋放個性,將富有生活氣息的語文實踐由課內延伸至課外,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主動積極地自我發展,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成功的機會,使他們在角色體驗中長知識、增才干、促情感。學生一般都喜歡表演,情感容易被感染,讓他們扮演課文中的角色,體驗情境,會渲染整個學習情境,那種新異感、好奇心,往往使孩子激動不已。在這種潛移默化的移情作用下,孩子整個身心都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了,在無意識作用下不知不覺進入角色,情不自禁地按自己所扮角色的期待合情合理地表現出相應的行為,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教師還要樹立“超文本”的大語文教育觀,即不要死死拖守教材鉆堅仰高,固守一隅,應跳出語文教語文,積極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不斷拓展信息渠道,使學生擁有充滿生機和意蘊的生活。引導學生看電視,聽廣播、上網,使課內、課外知識融會貫通。
語文課堂教學需要人文關照、情感體驗,也就是在教學中,把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諧統一起來。引導學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學作品的精華,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情感體驗;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人文關照,領會其中的科學精神和科學的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加厚學生人文底蘊的目的。
作者單位:河北省盧龍縣雙望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