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華
初中英語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在交際中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口語訓練。
一、造句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當我在教一個新的詞組和句型時,在給出典型的例句后,我會鼓勵學生造句。同學們只要將例句看懂了都會爭先恐后地造句。在復習比較級和最高級的時候,我舉了個例子“Karen is the cleverest in our class. She always gets No.1 in the exams.”“Bill likes sleeping most. He sometimes even sleeps in class.”學生聽完第二個例句后便哄堂大笑,因為這些都是關于他們自己的句子,他們顯得很感興趣。于是我就要求他們用比較級和最高級造一些關于我們班同學或者與教室、學校有關的句子,不能只說一句話,還要講出有關的解析說明。這樣做,不僅使學生輕松有效地學會了新詞組、新句型,而且還為口語能力的形成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二、創設情境
而要學生達到真正有效的口語練習,英語教師要精心設計,把每一課都導演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造語言情境,特別是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讓學生比較輕松、自然地達到訓練目的,培養學生良好的交際能力。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holiday …在開學后的第一節英語課,不需要忙于開始講新課,學生有一段較長的時間沒有用英語跟別人交流,對英語的使用比較生疏,這節課可以專門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在暑假或者寒假里的活動。這一口語活動可以讓學生在與組員交流假期活動時,再重新適應使用英語。
三、討論
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一些兩人、四人或小組討論和交流的話題。如“Talking about favourite sports and food”“ Have you ever…?” “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living in a city,or living in a small village? Why?”“Talking about future plans” “Talking about festivals in China and in the other countries”等。這些口語練習既能鞏固課文內容,又能訓練口語,做到一舉兩得。
四、課前演講
我要求學生每天利用上課前的5分鐘,輪流有一個同學在全班同學面前做一個1~2分鐘的口頭演講。這樣不但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和思維應變能力,學生還在準備演講的過程中鍛煉了寫作能力,而且還可以每天學到不同范疇的新單詞。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除了以上方法之外有時我還采用游戲、表演課本劇、復述課文等方法。經過幾個學期的訓練,我驚喜地發現,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加了,上課舉手發言比以前更踴躍了,連平時很少舉手發言的同學也變得大膽了。同學們增加了自信,鍛煉了開口講英語的膽量。英語教學方法多種多樣,關鍵是看我們怎樣將這些方法合理的應用于自己的實際教學中,真正讓學生達到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目的。
作者單位:饒陽縣官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