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寬
馮小剛的第一部賀歲電影《甲方乙方》是在葛優的煽情中結束的,帶著一貫的獨特京味,葛優緩緩地說道:“1997年過去了,我懷念它。”也正是從這一年起,賀歲片撬動了中國院線的票房杠桿。此后十年來,馮小剛先后拍攝了《不見不散》(1998年)、《沒完沒了》(1999年)、《大腕》(2001年)、《手機》(2003年)、《天下無賊》(2004年)、《集結號》(2007年)、《非誠勿擾》(2008年)八部老百姓叫好又叫座的賀歲電影。這些影片或詼詣或凝重,但卻有個共同點,那就是貼近生活、貼近百姓,故事性強,而且影片的主人公無一例外的都是平常人物。
一、平民化的語言
對于馮小剛的賀歲影片來說,語言是吸引觀眾注意力的可靠保證。對于片中人物來說,語言又是手中的利器,是舒張個性的工具。按功能來分,馮小剛賀歲電影中平民化的語言主要有三種:一是戲語,二是嘲弄性調侃,三是戲擬式調侃。戲語是“純真的”,以玩笑、逗樂為主,而嘲弄性調侃與戲擬式調侃則多了幾分諷刺意味。
1戲語
在馮氏賀歲片中,該諧幽默、耳目一新的言語已經成為一種不遜于視覺與情景的突出因素,以至于很多經典語言傳誦大街小巷,讓人耳熟能詳。如《甲方乙方》中“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啊”、“打死我也不說”,《不見不散》的“站直了,別趴下”,《沒完沒了》中的那段經典對白“偉哥,想吐嗎?——想,可我舍不得。十三,路易的,8000塊錢一瓶,我舍不得吐”,《大腕》中的“Nomoney。no women”,《手機》中的“做人要厚道”、“喂,干什么呢?說話不方便吧?那我說你聽啊”,以及《天下無賊》中“IC、IP、IQ卡,通通告訴我密碼”、“黎叔很生氣,后果很嚴重”,都成了我們生活中的口語和玩笑。即便是以嚴肅、沉重為基調的《集結號》,谷子地機智應對美國大兵時的“前轱轆不轉后轱轆轉斯米達”也讓我們再一次會心而笑。作家劉震云曾這樣評價馮小剛:“作為一個非凡的導演,馮小剛對中國電影有著開創性的貢獻。他的電影開創了中國電影的另一種話語系統和敘述方式”。
2嘲弄性調侃
嘲弄性調侃在馮小剛的八部賀歲片中以《甲方乙方》最為突出。無論是那些一時突發奇想想過另一種生活的大款們還是那些掏錢想過把癮的平常百姓都是被嘲笑的對象。如姚遠對小書商說:“和平時代就是巴頓也得在家好好呆著,國家有咱們強大的人民解放軍保衛著,也用不著你,還是做你的良民吧……”。在《不見不散》中,這種嘲弄又轉向了對電影人和國內出國人員的冷嘲,“本來他們智商就低,再不給他們選點好看的景,不是更看不過去了嗎?”《大腕》中“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嗎?成功人士就是買什么東西,都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所以,我們做地產的口號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等語言則諷刺了中國房地產業的畸形泡沫狀態。馮小剛的賀歲影片中,無論什么階層,無論從事什么行業,都可以作為調侃對象,但卻不過火。尤其是片中時常有對自己的調侃,如《甲方乙方》中“我生來就比別人長得老”,《不見不散》中“我可不是正人君子……你也別手軟”。在這種既調侃自己也調侃他人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敵對情緒得到消解,化解了單方面嘲弄所帶來的矛盾。
3戲擬式調侃
“戲擬也譯稱嘲仿、謔仿和滑稽模仿,它的原意是指模仿別人的詩文而作的游戲文字或諷刺詩文。我們經常讀到一些文字,它們似曾相識,卻又別具用心,這就可能是作者有意為之。模仿本來是文學創作的一種手段,而戲仿和模仿的不同在于它是對被模仿者的戲弄?!痹隈T小剛的賀歲電影中,戲擬式調侃通常通過對經典革命話語的滑稽模仿來完成。它以一種異常形象和實際語境形成的悖謬造成一種喜劇效果。這種效果不僅使人一笑解頤,而且使人獲得一種暫時解放的自由。如《甲方乙方》中,當川菜廚子扔下的花盆砸到姚遠頭上時,他旋即給我們上演了一幕《列寧在十月》中的著名場景。而《不見不散》中劉元教美國警察學中文時所講的漢語“為人民服務”既出乎觀眾意外,又合情合理,令人回味。這些戲擬式的調侃多是對昔日主流話語的進一步消解,使它們因時代的變遷和不協調而顯出話語自身的可笑,毫無現實的嘲弄意味,也無殺傷力,如:“憑毛主席說這與旗袍不相稱”、“到這兒來就得聽組織的”,其逗樂成分遠甚于它的深層譏諷意味。
二、平民化的情感
大部分觀眾在看過馮氏賀歲片之后,都會留下一些回味,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以及一種被人理解的滿足感。這是因為馮氏賀歲片主要表現的是最樸實、最平凡的情感欲望。眾所周知,愛情、親情、友情是人類社會共有的情感,它不因時空的變化而消亡,同時也是千百年來人們熱衷的話題,馮小剛的賀歲電影敏銳地捕捉生活中人們的情感世界,并極力以小人物的角色和身份代為表演和傾訴,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親切感人的力量。
1愛情
馮小剛的賀歲片幾乎都涉及了愛情。《甲方乙方》中姚遠與北雁的“奉房成婚”,《不見不散》中劉元與李清在異國他鄉的“浪漫愛情”;《沒完沒了》、《大腕》中男女主人公看似不合,互相攻擊,最后卻也是有情人終成眷屬;《手機》中嚴守一在情人與妻子之間的情感旋渦中上下沉浮;《天下無賊》中的王薄與王麗更是生死相依的戀人,在優美空靈的西藏風光中演繹著激蕩人心的生死之戀。這些戀情不是理想主義的、柏拉圖式的“精神之戀”,而是世俗的、肉感的、符合小人物身份和小人物幻想的平凡人的愛情,這些愛情似乎就存在于每個觀眾的身邊。
2親情
“親情”在血統觀濃厚的中國人眼里一直占有很重的分量?!稕]完沒了》中韓冬與姐姐的姐弟情催人淚下,《手機》中嚴守一由奶奶撫養成人,因而他和奶奶的感情也超過一般的祖孫情。不過在馮小剛的影片中,也表現了這些情感在現代商業社會里受到的沖擊,如嚴守一進入都市后就背離了奶奶的道德教誨,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生存理念。
3友情
《甲方乙方》中梁子、錢康、北雁、張元四人是同事兼朋友的關系,關系十分融洽;《沒完沒了》中佟大偉與他的一幫哥們“同富貴,共患難”,《大腕》中王小柱和尤優也是久相識的老友,而《手機》中嚴守一與費老是下屬與上司的關系,生活中還是彼此了解的同盟者,《天下無賊》中王麗和傻根由于彼此信任而產生深厚的友情,《集結號》則更是表現戰友生死情義的經典之作。
三、平民化的價值觀
金錢與情義的矛盾是中國公眾在日常生活中遭遇最多的矛盾之一。馮小剛的賀歲影片《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大腕》、《手機》,《天下無賊》對金錢對人的誘惑與異化都有所揭示。影片中的許多人物雖世故但不圓滑,自我奮斗但不投機取巧,深知金錢的力量但又不唯利是圖,追求愛情但又潔身自好,他們誠實守諾、堅強善良、樂于助人,有的人把他們稱為平民英雄,這也是普通人的理想人格和價值取向。
無論是《甲方乙方》中借了房給人圓夢卻又擔心人家不還房的姚遠、《不見不散》里為生存不辭勞苦地工作賺錢卻最終選擇隨劉元回國的李清、《沒完沒了》中為了催還欠款實施綁架的韓冬,還是《大腕》中為了心中的良知勇于抵抗金錢的誘惑的尤優還是《天下無賊》、用生命保住了傻根六萬元錢的以偷竊為生的情侶,這些普通平凡的人物對金錢與情義的選擇如同觀眾自我的生活一樣,有煩惱、悲苦,有快樂、喜悅,有掙扎、斗爭,有責任、良心。《甲方乙方》中的四個自由職業者姚遠(葛優飾)、錢康(馮小剛飾)、梁子(何冰飾)和周北雁(劉蓓飾)開辦“好夢一日游”業務,本來是想不擇手段地賺錢,這可以投合普通公眾的金錢感受及夢想,但他們在圓夢過程中逐漸地良心發現;情義才是人生中無價之寶,最后毅然慷慨地把結婚住房讓給一對身患絕癥的無房夫婦做個團圓夢。馮小剛用夸張的手法表現(贊頌或諷刺)現實社會中普通人內心的善良或陰暗的心理,從而揭示出人性以及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