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華
[摘要]謝晉從拍攝于1957年的成名作《女籃5號》到2000年的《女足9號》無不見證了國人的情緒和時代的表情,凝結著經典的魅力和反思,并形成了后人反復研析的“謝晉模式”,其電影整整保持著半個世紀的輝煌。然而其輝煌僅止于上世紀80年代,晚期作品失寵原因為何,筆者認為其電影失寵是因為迷失在一個精神無根、經典缺失邊緣化的年代里。
[關鍵詞]謝晉電影;失寵;經典迷失
謝晉,這位和共和國一起成長的電影人,以其明鏡一樣的憂患和反思,在曙光的召喚和一次次被批斗的殘酷中實踐著一個文化人最本原的價值。我們不能不嘆服老人是用怎樣的堅定和真誠對藝術對崇高鍥而不舍。對人性和藝術的追尋,對良知和歷史的拷問,他做到了,謝晉做到了。謝晉是屬于經典的。在漢語中經典包含:意義持久、價值深遠、有權威、典范、標準等。或者說,“經典是一個民族歷史上長期形成的價值,是心靈的滋養,是精神的升華,是文化的深厚積淀”。回想謝老電影,從拍攝于1957年的成名作《女籃5號》到2000年的《女足9號》哪一部不見證了國人的情緒和時代的表情?哪一部不凝結著經典的魅力和反思?其鮮明的美學風格、強大的敘事能力、充沛的情感表達,已成為后人反復研析的“謝晉模式”,所秉持的乃是數千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精神,對人物情感的斟酌,對人性本原的挖掘,對傳統倫理和女性美德的再現,對歷史的書寫和民族苦難的表白,謝老始終本著演繹經典的忠實,“把自己燒進去”是謝晉電影人最真實的聲音。謝晉電影是詩性的寫照,是精神終極的守護者,在人類文化的輾轉流離中默然注目的永遠是經典的家園。
然而,皈依經典的電影人謝晉的藝術輝煌僅止于上世紀80年代,之后的《啟明星》和《女足9號》反響平平,這是為什么呢?人們爭議著它的緣由,也有人說屬于謝晉的電影光輝時代過去了。我們不禁要問過去的到底是什么,是謝晉舍去了經典,還是經典錯過了謝晉?筆者認為,謝晉對經典的扣問和追求是從始至終的,老人生前的每一次傾訴都展示著他飽含激情的電影關懷和夢想。或者說,謝晉的電影晚期失寵是因為迷失在一個精神無根、經典缺席的時代。首先,隨著電子科技的迅速發展,網絡化、數字化的日益普及,我們的世界里充斥的是擬像,圖畫,是動漫、電子游戲、卡通制品,是攝影、模打、流行歌曲等等,勒內-于格在《圖像的威力》中說,在特定的電信技術王國中,感官支配著我們的行動,視聽沖擊著我們的大腦,腦力勞動不再健全,圖像成為我們精神的食糧。緊接而來的信息泛濫,價值削平,流行破壞著經典化的進程,旋風般的流行甚至終止經典化的本來面目。圖像時代的來臨滿足了當代人渴望新奇、感官放縱的心態,老子所謂“五色令人目盲”的道理可見一斑。在這個告別神圣,乃至追逐當下消費與即刻滿足的時代里,經典是一個過期的或顛覆的話題,同樣,在電影界,審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追逐的影像是如好萊塢大片中的科幻世界,恐龍,侏羅紀公園,星球之戰,暴力,魔幻的構想,視聽全方位的沖擊和更改人類眼見為實的現實,虛構的快感和宣泄的滿足在擬像的世界里得以印證。其次,生活與藝術。精英與大眾,前衛與保守之間發生著迎時的變化,從日常生活審美化到審美日常化的顛覆,從精神陶冶凈化到娛樂化、消遣化、休閑化的宣言,從保守到反常規、反權威、反禁忌的張揚,影視審美和大眾審美的追逐最終導致影視跪倒干流行的滲透中。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去經典化”的管涌從來沒有歇止過,尤其是在人類罹遭精神無根的時代,這愈演愈烈的管涌似乎大有沖決精神堤壩的威勢,雅斯貝斯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有一種人不愿意相信大人物,也不要大人物,渴望處處有平等的傾向,……正是他們為了將人類中大人物的水準拉平,而讓魔法師、超人和獨裁者擠入大人物的行列。”個性張揚,眼球經濟文化的盛行也給我們帶來了精神極度萎縮,信仰轟然坍塌的困惑。在商業化運作的電影時代,炒作和抬杠已經不成新聞,而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常規”。明星打造,強強聯手,魔幻離奇,美女出浴,所謂的激情戲裸戲床戲,如出一轍,變著法子迎合時下的大眾情趣,其目的只是為了獲取老百姓酬足的票房然后揚長而去。又或者三角戀及至錯綜復雜戀,傳遞虛無的道德觀,玩弄臺詞的調侃,不問青紅皂白重金打造。當年,《滿城盡帶黃金甲》風行于大小城市,對此,謝晉不無鄙夷地稱:“大多女演員都是半裸到這里,看的人當然多了。”謝晉還有一句話感人肺腑:“中國十幾億人口,有幾億農民已經十多年沒看過電影了,為什么你們沒人去關心這些,卻總圍著《黃金甲》轉?”當一些大牌導演紛紛臣服于資本,向商業拋媚眼,向權力求施舍,紛紛走向虛無的編造,卻獨獨忘記了道義和責任感,忘記了底層的哀傷,不能這說不是一種背叛。一個時代如果喪失了對真正偉大的信仰,那么如雅斯貝斯說的一切將披碾成粉末,技術使人失去自己的特性而成為多余的億萬人的存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是可以取代的,并且僅僅當作物質來對待和使用。我想這種經典迷失的悲哀非文字能形盡。
但幸而,人類文化史中標立終極價值和意義的偉大經典從來不畏懼任何一次氣勢奪人的解構,雖然這個物質的、功利的、再也無法用單一價值判斷來統攝的時代,確乎不再屬于謝晉了,但他是一面旗幟,在終極處為人之為人而不可或缺的精神性狀默視方向;是一座橋梁,連接著中國電影的過去、現在、未來。中國電影不能沒有謝晉,也幸而有謝晉。謝晉走了,留給我們永遠的懷念和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