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蘭
【摘 要】貴州省某高速公路經多年營運,出現了車轍、裂縫、坑槽、麻面等損壞現象,急需進行維修養護。相關部門決定采用微表處施工工藝對部分路段進行修復(厚度為10mm),以探索和積累微表處技術在我省瀝青路面早期病害治理方面的方法和經驗,以便為路面養護工作提供更經濟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微表處技術 治理瀝青路面 早期病害
一、微表處
微表處是乳化瀝青稀漿罩面的高級形式,它適用于重交通道路的預防性養護和路面輕度車轍等的早期修護和新建路面的抗滑磨耗層。微表處是采用專用機械設備將聚合物(改性)乳化瀝青、粗細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劑等按照設計配合比拌和成稀漿混合料攤鋪到原路面上,不需碾壓,并很快開放交通的、具有高抗滑和耐久性能的薄層結構。
聚合物改性乳化瀝青是經聚合物改性的乳化瀝青,本條線改性乳化瀝青種類為BCR,其軟化點大于等于53℃。
二、微表處施工前對原路面的處理
1.原路面結構強度必須滿足要求,否則應事先進行翻修甚至換填路基等方式補強處理。
2.原路面存在的局部結構性破壞,必須在分析病害成因的基礎上選擇瀝青挖補,然后再進行微表處罩面。
3.原路面的裂縫必須事先進行灌縫處理,否則原路面上寬度大于5 mm的裂縫在通車后便會反射到路面上。
4.對深度在25~40mm的車轍先進行多次車轍填充;深度在15~25 mm的車轍用車轍填補箱單獨處理,深度小于15 mm的局部車轍可直接做一次微表處罩面。
5.對原路面上的標線等先進行刨除,在微表處施工前應用鼓風機將路面渣滓等吹凈,有油污的路面應徹底清洗干凈。
三、施工控制要點
1.集料及礦料級配
集料中要有一定數量的粗料起骨架作用,粗料過少將會造成粗細集料之間嵌擠力下降,導致強度和高溫穩定性降低,集料中還需要摻加適當數量的細料以保證稀漿的密實性、粘結性、耐久性和和易性;還應嚴格控制砂當量指標,低砂當量表明骨料中粘土含量較高,會導致石料與乳液裹附困難,成型后路面會產生細微裂縫。礦料的級配通常采用中粒式或粗粒式(JTGF40/ MS- 2或MS-3型),本次微表處施工礦料根據路段情況及業主的要求,采用了堅硬、粗糙、耐磨耗的玄武巖為粗集料(4.75-9.5mm),其級配滿足瀝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要求;采用石灰巖為細集料(0-4.75mm),其級配滿足瀝青混合料用細集料要求,合成JTGF40規范中 MS-3型礦料級配,礦料級配見下圖。并嚴格控制機制山砂砂當量指標(砂當量不小于65%)。成型后的路面結構厚度為10mm左右。
2.改性乳化瀝青
改性乳化瀝青根據高速公路路面的情況和要求,我們選用BCR改性乳化瀝青,主要特點是可提高高溫穩定性,提高與骨料的粘附性,提高路面的抗剝落性,具有很好的韌性及粘韌性等。改性乳化瀝青各項技術指標滿足下表要求。微表處用乳化瀝青技術要求:
3.填料—本混合料填料采用的P. 032.5水泥。
4.水——不得含有有害的可溶性鹽類、能引起化學反應的物質和其它污染物,一般飲用水即可。
5.配合比—微表處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由國內瀝青權威供產商科氏瀝青材料有限公司出具。
6.微表處施工過程檢驗要求(微表處施工過程檢驗)
四、在本工程施工中體現出的主要優點
工期短,施工方便、施工使用人員少、施工速度快連續式微表處攤鋪機在供料和天氣狀況良好的情況下保持連續工作,1天之內能攤鋪300-400t微表處混合料,折合為6.4 -8.5Km長的標準車道,施工后0.5-2h即可成型通車,交通開放時間快,工期短,施工季節長,可以在不影響交通暢通的情況下進行路面的維修養護工作,特別適合于高等級公路及城市干道的快速維修和養護。
抗磨耗和抗滑性能微表處封層的磨擦系數大,能夠很好地提高路面的抗滑能力。在自然氣象條件差的天氣下,提高高速公路的行車安全性。
防水功能,微表處具有很好的封層效果,在路面形成一個致密防水層,能夠有效地阻止雨水滲透到路面下層,因其較薄的結構在橋面上使用,橋面也不會增加太大重量,也不會影響排水,防止橋面由于水損害而產生破壞、病害。
降低費用,首先微表處罩面與瀝青混凝土罩面相比,其結構厚度較薄,相應造價較低;其次由于微表處的預養護功能,在路面的壽命期內攤鋪3-4次微表處封層,能夠提高路面的使用壽命,降低道路維修養護費用。
節能環保,與熱拌瀝青混合料相比,在常溫條件下作業,降低能耗,符合環保要求。 微表處可應用于瀝青及水泥混凝土兩種不同的路面上(在水泥路面上鋪微表處,需灑粘層油)。
五、結束語
通過該高速公路行車實踐表明,微表處施工后的路面效果良好,有優良的修復車轍功能,與原路面粘結牢固,脫皮現象極少,微表處技術與其它的路面施工養護措施相比,具有施工快捷方便,大大縮短開放交通時間,節約能源,成本較低等優點,是一種功能完善的道路養護方法。因此,微表處技術以其優良的使用性能和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