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波蘭特派記者 金 釗 本報記者 李 虹 王躍西
由于與中國和波蘭的勞務公司發生糾紛,連日來,數十名中國工人受困波蘭首都華沙。失去生活來源的工人集結在中國駐波蘭大使館外,抗議受到雇主欺騙,要求支付被拖欠的工資以及返回國內的機票。《環球時報》記者從中國駐波蘭大使館處了解到,使館對此事十分重視,正在敦促當事各方盡快解決勞工滯留問題。此前,在羅馬尼亞也發生過數百中國勞工因與中介公司發生糾紛而滯留事件,中國學者提醒,受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前往東歐國家務工要謹慎。一旦發生糾紛,一定要冷靜理智,不能做出違背當地法律的過激行為。
“我們一下飛機就知道受騙了!”何明雄和他的40多名從福建來波蘭務工的同鄉在中國駐波蘭大使館院墻外見到《環球時報》記者后著急地講述了他們的經歷。根據工人們的介紹以及他們向記者出示的材料,這40多名福建工人在向福建一家海外勞務中介公司——福建合力(Heyly)海外勞務中介公司交納了幾萬元人民幣的中介費后,于今年3月來到波蘭首都華沙。雇用這些工人的是波蘭一家名為V-Agra的建筑公司,該公司隸屬波蘭最大的房地產建筑公司J.W.Construction。雇用期為兩年,合同期滿后還可根據雙方意愿再延長到3年。
剛到華沙的前兩個月,工人們還拿到了工資,但從今年5月份起,工人們就再沒有拿到任何工資。在40多名工人決定罷工后,V-Agra公司于7月份解雇了他們。V-Agra公司稱,解雇他們的理由是工人干活慢、施工質量差,在波方建筑檢查中不能達標。
失去生活來源的工人們從7月13日起在中國駐波蘭大使館門前安營扎寨,進行抗議。他們要求退還中介費、支付拖欠兩個月的工資以及返回國內的機票。工人們表示,他們是不得已才到使館門前討說法。他們最感到受騙的是,來波蘭4個月至今未拿到工作證、居留證和醫療證。“我們又不是黑工,在上工前就應該給這些必需的證件。”《環球時報》記者看到,這些工人都有為期兩年的波蘭就業簽證,每個人也都與波蘭公司簽訂了合同。
目前,中國國內已經派來專門處理此事的工作組。波蘭國家勞動監察署也表示本周將介入調查。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中國駐波蘭大使館對此事非常重視,目前已指派專人負責,愿為中國工人提供臨時住處,并正在敦促當事各方盡快處理勞工滯留問題。據記者了解,今年3月份,中國商務部曾兩次提醒中國公民,受金融危機、語言文化和對外國人工作許可控制趨嚴等因素的影響,暫時不要到包括波蘭在內的東歐國家務工。
今年2月,在羅馬尼亞就曾發生700多名中國勞工與中介公司出現糾紛而滯留的事件。勞工們聲稱被以各種借口克扣工資。另外,此前也發生過中國勞工在馬來西亞、英國和柬埔寨等上當受騙的情況,很多人語言不通,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識,聽信一些花言巧語以為到國外是去“淘金”,糊里糊涂地就成了“黑工”。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勞工輸出是第三世界國家的普遍現象,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勞工冒著風險走出國門十分不容易。但不可否認的是,不少勞工盲目出國導致上當受騙、甚至釀成人生悲劇。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首先要加強對中介公司的管理,其次媒體也要對國外情況進行恰當的、實事求是的宣傳。勞工們走出國門時也要準備承擔相應的風險——一旦出了問題,應自我組織減少傷害,不能出了事就一味將問題推給社會。”
金燦榮提醒說,目前全球籠罩在金融危機陰影之下,中國的經濟和就業形勢比一些國家要好,所以國內務工人員不要盲目奔赴外國。尤其是當前,去東歐國家有一定風險,一旦出了事不能感情用事。遇到糾紛問題一定要冷靜理智,通過法律手段解決。▲
環球時報200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