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俄羅斯、西班牙特約記者 丁力 王方 ●蘇鈺 柳直 ●本報記者 胡笳
“我們愿意從中國商人那里進貨,因為他們非常勤奮,經營的產品物美價廉,交易方式也很靈活?!闭劦侥箍啤耙恢晃浵仭笔袌觯ㄇ袪柣粑质袌觯┥系闹袊倘?,遠在100公里外沃克林森思科小鎮經營鞋店的俄羅斯商人斯威特蘭娜做出了這樣的評價。然而,每天早上4點就在“一只螞蟻”市場忙碌的中國商人,怎么也沒有想到,因為俄方突然關閉市場,他們可能血本無歸。在俄華商的命運引起國內百姓的同情,有人說別忘了他們對國家經濟的貢獻。但也有人抱怨他們20年來帶來了不少摩擦,微妙地影響著中俄關系。有莫斯科華人華僑領袖表示,華商處境已經涉及到國家利益,中國應該對中俄的合作前景有通盤考慮。中國經濟外交研究學者何茂春說:“國家應該更加重視小商販在海外的情況,保護他們的利益。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更代表中國商人?!?/p>
“一只螞蟻”的華商成了“唐僧肉”
上世紀80年代,蘇聯同中國都是缺少硬通貨的國家,這讓一些人看準了“以貨易貨”的交易方式。最有名的就是當時號稱“中國首富”的牟其中,1989年10月,他用500車皮食品罐頭等商品換回了蘇聯4架圖-154客機,從中賺了近一個億。正是這樣的“神話”,讓不少中國人認準了到蘇聯能賺錢。蘇聯解體后,變革初期的俄羅斯物質匱乏,中國商人又將大量廉價的產品帶入俄羅斯,滿足了俄羅斯人最低的生活需要,也促成了中國最大的邊貿潮。即使后來的經貿形勢發生變化,到俄羅斯淘金的華商數量依然不減,各種各樣的人加入到“國際倒爺”的大軍中。按照俄羅斯《生意人報》的報道,僅“一只螞蟻”市場,最多的時候就給七八萬中國人提供了工作機會。
能像牟其中那樣發大財的中國商人畢竟是少數。來自浙江浦江縣做服裝生意的賈建國先生在“一只螞蟻”市場工作已經近5年,他說自己這次被扣的貨物總值超過500萬元人民幣。賈建國每天早上4點起床去市場批貨,除了春節之類的大節日,根本沒有休息時間。他向記者訴苦說:“別看這么辛苦,賺大錢的夢想一直沒有實現,總是賠賺交替。”
“在整個俄羅斯市場上做貨的中國人,真正發財的并不多,更別說發大財的了?!蹦箍颇戏饺A人商會副會長俞圣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俄羅斯政府部門的行動不僅讓華人損失慘重,更讓華商尊嚴盡失。相比包括俄羅斯商人在內的外商在中國可以享受各種優惠,在莫斯科從事批發業務的華商連起碼的人權都沒有。強力部門濫用職權隨時罰款的現象多如牛毛,而受傷害一方又很難投訴?!痹诙砣A商維權難是個現實問題,華商總抱著息事寧人、破財消災的想法,有時遇到綁架案連案都不敢報。不少在俄華商這些年成了“唐僧肉”、“軟柿子”,誰都想吃一口,捏一下,連當地保安、警察都可以隨意勒索、敲詐。
在俄華商艱苦打拼20年
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是最早研究海外華商的學者之一,曾在80多個國家進行中國民間貿易的研究。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上世紀80年代中期之前,中國的對外貿易是政府高度壟斷的,真正的中國民間貿易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形成第一個高潮。當時,中國與俄羅斯出現了邊境貿易,并發展到東歐地區,形成了中國第一次民間出國商貿潮?!斑@彌補了國家出口的很多不足,也解決了當時不少就業問題?!焙蚊赫f,那時候出國做生意的人,幾乎都是生活所迫。“中國民間貿易是在夾縫中求生存,非常艱難?!彼f,當時很多華商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遭到外國黑社會組織、貪官污吏的敲詐勒索。但是,中國商人也有自己的問題。比如,他們缺乏有效的組織,過分趨利,經營假冒偽劣商品,惡性競爭導致了中國商品在海外的利潤率特別低。不少中國商人在國內養成了送禮的習慣,一出國也送禮。前面送禮的人給后來者造成了壓力,也養成了外國人收受賄賂的惡習,加深了他們的腐敗。
幾年前,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聞一在莫斯科維爾納茨基大道著名的馬戲劇院看節目時,目睹過馬戲團小丑挖苦諷刺中國產品的一幕:一個小丑向另外一個小丑身上噴灑香水和發膠,后者一邊躲一邊喊“中國制造!”瞬間,整個大廳笑聲一片。實際上,那時華商帶到俄羅斯的產品質量已經相當好,但受早期偽劣產品的影響,不少俄羅斯人對中國貨的印象并沒有改變,“中國制造”依然被認為是“偽劣產品”的代名詞。一些俄羅斯人還認為,華商搶了他們的飯碗,因此,與華商也時常產生摩擦?!昂芏鄧覍@些中國商人很矛盾,既歡迎我們的廉價商品,又擔心我們沖擊他們的民族工業?!焙蚊赫f,隨著中國商品質量越來越好,價格越來越便宜,引起了外國同行的妒忌。由于對當地法律缺少了解,語言又不通,有的華商或多或少有一些違法行為,各國政府就會用各種理由來打擊他們。
莫斯科“一只螞蟻”市場被關閉后,遠在西班牙巴塞羅那的十幾家僑團近日分別舉行會議,談的最多的是如何讓華商的合法權益不被侵犯。數年前,由于華商在商品定價上過于低廉,給西班牙同行造成破產壓力,引發過西班牙人火燒中國鞋城的事件。損失至少200萬歐元的華商盡管已委托律師向法院提出訴訟,但至今仍無下文。華商意識到,首先不應在自己內部進行大殺價的惡性競爭,只要保持法定的價格,才能贏得市場。在西班牙的印度商人和巴基斯坦商人做得很規范,無論店大店小和所在城市,同樣的商品都是同一價格。
對于社會上有些人談到中國商人在海外不夠團結時,圣彼得堡華人華僑聯合會主席陳志剛解釋說:“不能說中國人在海外不團結。俄羅斯市場上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中國人之間的競爭,這是因為我們的人數太多?!彼€告訴記者:“今天我們做得不規范,在海外遭到打壓,這促使我們以后要更加成熟和完善。這也是個大浪淘沙的過程。”
華商如同“絲綢之路”上的先行者
20年來,在俄華商吃了苦頭,看上去受的教訓和委屈也很大。對于在俄羅斯取得成果的華商來說,他們更愿意談論這個群體對國家經濟的貢獻。陳志剛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在中俄貿易中,民間貿易和國家貿易處于“兩分天下”的局面,“我國對俄出口主要靠民貿,大致是出口服裝、鞋帽、家具等一些日用商品,而進口則依賴國家貿易,大部分是能源產品。目前,妨礙中國對俄出口增長的是‘灰色清關。”陳志剛說,在中俄貿易中,民間貿易是不可取代的。中國商人向俄羅斯出口的商品種類很多、很雜,能達到上萬種,僅靠國家貿易很難做到。陳志剛說,華商就像當年“絲綢之路”上的先行者,把中國商品帶到了世界各個角落,并逐漸吸引外國商人到廣交會采購,到中國開工設廠,“這種成就,是單純的國家行為很難做到的?!蹦箍迫A人華僑青年聯合會主席吳昊認為,華商的處境已經涉及到國家利益,中國應該對中俄的合作前景有通盤考慮,比如有哪些地方可以取舍。
華商作為海外華人的一個主要團體,近些年的形象和地位在不少國家都有提升。他們對國家的貢獻還體現在很多層面,比如去年汶川地震,包括俄羅斯華商在內,海外華商的捐款最為踴躍。何茂春說:“華商中的絕大多數都非常愛國,只要能生存,就不想給國家添一點麻煩。”
盡管華商也與當地產生摩擦,但在俄華商還是覺得,他們的存在能夠讓俄羅斯人加深對中國的了解。陳志剛說,中國商人在俄羅斯銷售各種商品,無形中也把中國的人文風情滲透到俄羅斯民間。在西班牙經商多年的王先生也有同感,他認為,華商會給所在的國家帶去很多中國元素,同時還有很多中國的經貿信息。比如,西班牙人對中國“春節”等傳統節日越來越感興趣,就是受到了華商迎新春的影響。王先生還舉了個例子,巴塞羅那商人胡安·岡薩雷斯做批發五金產品的生意,上世紀90年代初險些破產。幸運的是兒子娶了一位中國妻子,在國內專門從事五金產品進出口,不僅給他的公司提供了很多信息,還建議他去江蘇投資開廠。中國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最終挽救了岡薩雷斯的家族企業。
俄羅斯人擔憂聲多過同情聲
俄羅斯商人斯威特蘭娜經營的鞋店在沃克林森思科小鎮,距離莫斯科市100公里左右,貨都是從“一只螞蟻”市場上的中國批發商人那里進的,華商給她留下的印象很好。她抱怨說:“這樣急匆匆關閉市場是不對的,現在遇到金融危機,生意特別難做。”除了斯威特蘭娜這樣與華商接觸較多的商人外,普通俄羅斯民眾對華商并不了解。俄知名作家普羅漢諾夫在市場關閉后,接受俄獨立電視臺“總結”節目采訪時說,這個市場就像一條“可怕的大蟲子”,腐蝕了俄內務部、稅務局,它釋放的病毒將整個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都給傳染了。這樣的言論多少有怪罪華商的味道,影響了不少俄羅斯人的情緒。俄中經貿中心理事長薩納科耶夫在接受俄羅斯媒體采訪時說,中國商人在切爾基佐沃市場上的整個貿易都是不合法的,甚至不能把這些中國商人稱為“商人”。
盡管對華商的理解和同情聲不多,但中國商務部代表團抵達莫斯科與俄方磋商后,俄羅斯媒體和專家還是意識到,“一只螞蟻”市場的糾紛如果處理不好,會讓俄羅斯左右為難。有俄羅斯媒體發出了“關閉市場事件可能引發兩國關系糾紛”的擔憂聲。俄《新消息報》7月23日題為“中國的警告”的文章稱,中國高層開始保護切爾基佐沃市場的華商。讓中國官方感到擔心的是,這些華商的命運還與中國東部省份等一些靠出口俄羅斯市場的企業有關,一旦它們關閉,會引發“爆炸性”的危險局面。俄《生意人報》在題為“中國為切爾基佐沃市場討價”的文章中稱,“如果談判破裂,那么這兩個伙伴國的關系可能會出現重大糾紛”。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專家巴金希表示,俄羅斯人不該忘記,當年華商將價格低廉的中國商品源源不斷地運往俄羅斯,幫助俄羅斯人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這樣的民間貿易也使雙方同時獲益,“如果不改變對待華商的態度,華商對俄羅斯的市場就不會有信任感,中俄貿易也就很難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俄羅斯社會政策獨立研究所領導人奧夫恰洛娃表示,45%的俄羅斯人愿意購買廉價的中國商品,因為他們沒有錢購買昂貴商品。莫斯科南方華人商會副會長俞圣聯分析說,如果華商停止向俄羅斯發貨,俄羅斯的物價不久就會漲上去,隨之會出現一些社會問題,也許到那時“俄羅斯人會后悔的”?!?/p>
環球時報200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