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高 山 本報特約記者 羅山愛
長久以來,美日聯手打造的第一島鏈,緊緊鎖住中國海軍進出太平洋的咽喉。但是隨著中國海軍實力增強,美日維持第一島鏈漸漸力不從心,戰略分歧也由此凸顯出來。美國越來越多地將精力放在構筑以關島為核心的太平洋第二島鏈上,而日本卻極力想死保第一島鏈,不被中國海軍突破。
美軍撤向第二島鏈
據路透社報道,駐日美軍司令愛德華·賴斯7月23日發表聲明稱,日本8月大選的結果不會影響駐沖繩美軍移師關島的計劃。分析人士認為,駐沖繩美軍移師關島,體現了美國在太平洋的戰略收縮。香港《亞太防務》6月刊曾發表文章稱,美日對華海上戰略同盟正呈分道揚鑣之勢。中國突破第一島鏈幾成定局,對此,美軍在西太平洋的戰略也順勢調整,自小笠原群島、馬里亞納群島、關島至加羅林群島一線組成的第二島鏈成為新的防務重點。到2015年,原駐防日本沖繩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三遠征隊約8000名士兵都將遷至第二島鏈的核心關島。與此同時,一個重型直升機中隊也將從日本本州島的巖國機場轉移到關島。這一切都表明,美國在遠東的軍事體系前沿正向太平洋中部后撤。
美軍后撤對日本觸動很大。日本認為第一島鏈是“死生之所”,只能嚴防死守。7月21日,日本陸上自衛隊第一混成旅指揮官宣布,由于美軍撤離,該部將擴軍以加強西南列島防務。據報道,此次擴充的部分兵員,可能將派被往與那國島,使日本的兵力部署向南推進500公里,增強對中國海軍在東海活動的監視能力。此外,陸上自衛隊還計劃在沖繩部署射程達300千米的遠程戰術導彈,以提升遠程精確打擊能力;航空自衛隊計劃把駐扎在沖繩的所有F-4戰斗機換裝為F-15戰斗機;海上自衛隊則計劃加強下地島和先島群島的基地建設,提高向西南地區海域進行補給的能力。
第一島鏈存在漏洞
盡管日本不斷修修補補,第一島鏈仍存在不少漏洞。《亞太防務》分析稱,在第一島鏈的北段,中國潛艇頻繁出沒。該海域水文復雜,民船往來頻繁,讓更習慣深海作戰的美國潛艇很不適應。而中國柴電潛艇所受的訓練,就是在第一島鏈的近岸環境中,運用特殊戰術,粉碎美日海軍封鎖。對此,美日曾考慮用藍綠激光偵測150米水深的潛艇目標,但該技術的研發進展緩慢,短期內無力支持第一島鏈反潛作戰。
在第一島鏈的南段,即“東南亞軍事基地群”,美國布置的海底監聽系統至今仍在臺灣至菲律賓呂宋島之間存在一個巨大缺口,而美臺聯手布設水下監聽系統的“龍睛計劃”也是個“爛尾樓”工程。至于處于第一島鏈中間的臺灣,也因為與大陸關系的緩和,使美日擔憂它最終“倒向”中國大陸。如果兩岸統一,第一島鏈將形同虛設。
保留機動兵力
美國在遠東的軍事體系前沿向太平洋中部后撤,并不意味它要放棄第一島鏈。實際上,美軍仍在日本沖繩和韓國保留強大的機動警戒兵力,并在沖繩增派F-22“猛禽”戰斗機。今年2月9日,美日在沖繩附近的東海舉行聯合反潛演習,雙方出動包括“斯坦尼斯”號航母在內的21艘軍艦,號稱冷戰后最大規模反潛演習。
分析人士認為,美軍太平洋戰略重心東移,使地面部隊后撤,機動兵力前伸,客觀上也為自己留出更大的戰略回旋余地。而且,美國對日本擴充在第一島鏈的實力也持默許態度:讓日本人在第一島鏈充當中國的“海洋攔路虎”,并不違背美國的全球戰略布局。▲
環球時報200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