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貨物被扣留,在俄羅斯的華商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對于他們的遭遇,國內輿論給予了持續的關注和普遍的同情。
但是,也有一些人私下或在媒體上責備華商,持此類觀點的人包括《環球時報》接觸的一些專家及官員。甚至有網民發帖指責在俄華商“是一群金錢至上的投機分子,害國、害民、害己,擾亂了國內經濟秩序后又去俄羅斯,讓他們嘗嘗法制的厲害”,“是該讓這些溫州人吃些苦頭,省得老是到外面給中國人丟臉!”
確實,海外華商總體受教育程度不高。據世界華商大會統計,全球大部分海外華商仍在從事生產規模小、技術程度低、競爭力弱、經濟效益低的零售業、餐飲服務業等職業。而這也正是今日中國的真實寫照!
中國的面孔不僅僅是上海、北京,不僅僅是大學生、城市白領;更多的是貧困的鄉村,進城的農民工,還有和散布在各個城市,與城管“斗爭”的小攤販。華商在國外的表現正是國內現狀的延伸,他們沒有丟中國的臉,他們恰是中國面孔的一個真實表情。
目前,海外華商及務工人員遍布世界168個國家和地區,達數千萬之多。他們大多起早貪黑擺地攤,賣雜貨、開餐館、打零工。用在俄華商的話說,他們“像螞蟻一樣”積攢著每一分錢,寄給國內的親人。
據世界銀行統計,2005年,中國收到海外華人華僑的匯款多達200億美元。他們把中國商品帶到了世界各地,由此拉動的生產和就業更是難以計算。
就像中國的城市需要農民工一樣,海外華商對所在國的經濟同樣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他們在不少國家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一些當地人懷著嫉妒和排斥心理,視華商為“爭利者”。這兩年,接連出現西班牙“燒鞋事件”,巴黎市郊針對華人商鋪的騷亂,巴西最大華人商業大廈被查抄,還有此次俄羅斯扣留華商貨物……此起彼伏的海外華商受沖擊事件,已經構成了中國外交面臨的重大挑戰。
但我們沒有理由去隨意責備他們。我們在慨嘆中國經濟取得的成就時,絕不應當忘記這些同胞的巨大貢獻,嫌棄他們實際上就是在嫌棄我們自己。沒有我們對他們的尊重,也不可能有世界對他們的尊重。對于他們在海外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我們應感同身受,政府也應動用更多的外交資源來保護他們的利益,引導他們逐步走向成熟。當然,中國的國力還不足以有效保護他們所有人,但對此我們應當感到愧疚。
幫助華商擺脫這樣的局面,是一項長期的任務。眼下,政府最需要做的不僅是在遇到像俄羅斯關閉市場這樣的事件時,想方設法把華商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更重要的是,要幫助華商建立預警機制,學會化解風險,成立商會組織。政府還要運用外交、外貿等多種手段,盡可能避免這樣的事件發生。
有商務官員曾抱怨華商非法經營,讓他們在談判時無法理直氣壯。但我們認為,作為官員,更可取的態度應當是,積極、主動地幫助好每一個華商,避免非法經營。▲
環球時報200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