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杰
新課改的物理教學目標是:“使學生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發展對科學探索興趣;學習一定的物理知識,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能嘗試運用科學原理和科學研究的方法?!币獙崿F這個目標,教師就要在物理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其學習興趣,起到教師的引導作用。
一、用“引言”激發興趣,將學生引進物理大門
初中物理是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和創新精神的啟蒙課。“引言”則是這門啟蒙課的開篇。一個富有創意、別開生面的導課,對于激發學生們的興趣至關重要。第一節課我領著學生走出校門,目的是指導學生學會觀察,通過看、聽、摸,體會、找尋社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及物理知識的應用。在正在鋪修的馬路旁,學生們觀察了修路機械:翻斗車、混凝土瀝青攤鋪機、壓路機,有的學生還操起獨輪車體會省力杠桿的優越性。在街心廣場上排列著各種健身器械,學生們一邊忙著體驗感受,一邊忙著記觀察日記。爬桿的學生體會手的感覺,壓翹翹板的注意找平衡點,坐推力訓練器的比賽看誰的力氣大。觀察體驗的整個過程,學生們都處在高亢的興奮中。對杠桿、輪軸、摩擦等物理知識有了直觀的感性認識。有的學生感慨地說:“原來,我們的身邊到處都有物理呀!物理真是有趣又有用?!?/p>
二、藝術性的導課,延續學生的興趣,將學生引進不斷的探究中
赫爾巴特認為“教學應當貫穿在學生興趣中,使學生的興趣在教學的每一個階段都能連貫地表現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動,興趣是教學手段,又是教學目的。”孩子畢竟是孩子,情緒是多變的,興趣是會轉移的。為使他們能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興趣不減,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教材具體內容設計各種形式的、引人入勝的導課。
1. 做小實驗,趣味性導入。物理是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而學生無一例外地對實驗特別喜好,有趣的實驗可以緊緊抓牢他們的心。例如,講大氣壓強時,做“看不見的大力士”實驗。在桌子上放一塊厚約0.5cm、寬約5cm、長約50-60cm的薄木板條,木條一端伸出桌子邊沿,桌子上鋪一張報紙,平整地壓在板條上,然后用錘子猛擊板條。敲擊之前,問大家:“錘下去會發生什么呢?”學生興奮起來,有的說,木條撬起掀開報紙;有的說,木條將報紙分割兩半。這時手起錘落,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木板條竟被敲斷成兩截,報紙居然絲毫無損。同學們看呆了,非常想知道一張報紙為什么會有這么大力氣呢?這樣順勢將他們帶入共同的探索中。
2. 講小故事,情感性導入。在科學發展的過程中,出現許多物理學史的故事,許多物理學家的趣事。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講一些“扣人心弦”的小故事和相關事件,將學生引入到下面的學習中。例如講浮力時,講“阿基米德鑒別皇冠的故事”、“曹沖稱象的故事”;講“機械運動”時,講“天鵝變炮彈的故事”;了解透鏡時,講“冰塊取火的故事”。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把學生引入了求知、探究的天地。通過這些小故事,既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對學生進行以科學家為榜樣,學科學、愛科學,立志將來攀登科學高峰的教育。
3. 以“生活情境”,現身說法導入。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貼近,學生就越感興趣,接受知識的自覺性越高。在講“杠桿”內容時,提前布置學生買來了蔬菜(根系)、水果,報出重量,老師拿來一把稱,進行稱量,發現不夠份量。一些不法商人們采取什么手段做手腳呢?“從杠桿原理中找答案吧?!睂W生最后弄明白了其中的奧妙。在學生學會了知識的同時,老師也穿插了人格和誠信的教育。
4. 設計小游戲,娛樂性導入??鞓方虒W法在近年來備受青睞。這種方法,迎合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處于愉快、興奮之中,此時他們的腦細胞最活躍,思維最敏捷,記憶力最強,輕而易舉地掌握所學內容。例如,講“光的反射”時,組織學生進行反射光接力游戲,看哪一組學生能將進入教室的陽光經兩次(或三次)反射后,照在墻上某一定點。學生立刻活躍起來,有的加油,有的出主意支招,幾分鐘游戲結束,成功率并不高。這時告訴大家,這場比賽以后還要進行,學好本節內容會對下次比賽的成功有極大幫助的。學生當然不會放過掌握要領的機會。
總之,不論是什么樣的方式進行導課,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藝術,把學生組織調動起來,利用教師給他們營造的空間,搭建的平臺,去探究、去創造、去釋放潛能,這樣才能最終將學生引領走上科學探索研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