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秀敏
摘要: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要求教師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更新觀念,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我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對新課改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學進行了探索與研究。
關鍵詞:新課改 思想政治課教學
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為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教學質量,但是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如何創造性地進行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以提高整體教育教學質量,成為廣大政治教師最為關注的話題,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及對新課標的理解從教材的使用、新課的導入、多媒體的運用和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更新觀念,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師要改變“教教材”的觀念,樹立“用教材教”的新觀念,將教材作為教學的重要工具,而不是唯一準則,要聯系現實生活,認識到教材只是“材料”,而不是完成教育目標的唯一課程資源。教材中有很多優秀的課程資源,教師要加以充分地擴展、補充和運用。教學時要結合當今時事熱點及本地區、本校學生的特點,創造性地進行課堂教學,使其貼近生活,富有趣味性,讓學生感到有親和力。
如講授《消費及消費者權益》這一內容時,可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發生在身邊的消費行為,哪個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以及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時,需要找哪些部門解決,這樣把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真切體會到了書本知識來源于現實,又服務于現實,易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教學《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一課時,我們可以舉5.12汶川大地震的事例。2008年5月12日發生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一時間整個城市成了廢墟,人們流離失所,還有好多人壓在廢墟下,生死不明,廣大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在這種情況下,黨中央緊急調動,醫護人員、消防人員、武警官兵及各行各業的人紛紛趕赴災區,戰斗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通過此則實例,讓學生了解在抗震救災的過程中,哪些人承擔了什么樣的責任,責任來源是什么以及應當向誰負責的問題。運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實例進行教育教學,學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理解,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二、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導入是課堂教學過程中至為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在教學中起重要作用。導入階段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系到整節課的教學目標能否完成,關系到教育質量的提高。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導入階段要精心設計導語,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如教學《消費及消費者權益》一節時,上課伊始,首先提問:同學們,你們看一下我們班同學誰買了新文具、新的輔導書。同學們就開始找班里買新文具、新輔導書的同學,找出后,接著提問:這些同學為什么要買新文具和輔導書?同學們立刻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經過討論后總結出為了滿足學習的需要,而消耗了物質財富。接著讓同學們再舉出一些例子,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從衣、食、住、行方面舉出了消費現象,并讓學生回答在買衣服、買文具、輔導書等時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同學們都能答出是消費者,這樣引出了消費者的概念及消費者在現實生活中處于什么地位?為什么?消費者享有哪些權利?這樣一環緊扣一環,由淺入深,層層深入,讓學生感覺到既簡單又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學生不僅學習興趣濃厚,而且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有利于學生理解與掌握知識,從而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傳統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是黑板加粉筆,學生學習起來感覺是枯燥乏味,提不起興趣,教學效果事倍功半,而多媒體的出現正好解決了這一難題,多媒體集文字、聲音、色彩、圖像、動畫于一體, 在教學手段上實現了質的飛躍,變平白的敘述為生動的圖片、動畫,實現了視覺與聽覺的完美結合,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課堂教學,這樣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如教學《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時,此節內容比較抽象,如采用平白的敘述及板書,學生無法理解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抽象內容,而運用多媒體的動畫效果并配以激情昂揚的音樂,化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化靜態為動態,利于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教學時,我先組織學生觀看《神州吟》第四集《漫長的跑道》片斷,讓學生通過畫面和音樂中看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緊接著觀看《不平衡的舞臺》片斷,讓學生看到邊遠山區生產生活落后,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學校的教育水平和師資力量還和其他地區存在很大的差距,再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分析,這樣在畫面中使得學生理解了我國的基本國情——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對此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樹立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的意識。
四、建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過程,我們要處理好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關系,改變以往“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一言堂”的教育模式,構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即: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由淺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采用不同的觀察方法,有效地指導學生,既發揮了教師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
如教學《網絡的利與弊》時,采用辯論會的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我組織學生分成兩組:正方和反方,分別選出辯手、主持人,然后由主持人主持辯論,雙方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后老師再加以點撥、補充,得出結論。實踐證明,通過辯論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又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如,在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對未成年人的四個保護,即學校保護、家庭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這一內容時,可以采用讓學生走上講臺當老師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特點,分成四個組,每組探討一個保護,并指導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網絡、書籍等方式搜集資料,然后選出代表上講臺給全班同學講授。因為是學生當“老師”,不管是臺上的“老師”還是臺下的同學,都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最后教師及時地給予點評和補充,并對表現良好的小組及個人給予表揚。這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學生親身參與探討,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興趣高漲,同時親身參與體驗了學習的全過程,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容易,而且記憶深刻。
總而言之,新課改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學還需廣大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研究。廣大政治教師必須認真研讀與領悟課程改革綱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靈活運用多種教法,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大膽應用新課程理念,為初中思想政治教學質量的提高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