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建霞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創新是一種在前人、常人的研究基礎上有新的見解,新的發現,新的突破思維,是與眾不同的思考。數學學科作為思維體操學科,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最合適的學科之一,我們數學老師在教學中要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作為數學教學的核心要求。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要樹立現代教育觀念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要打破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思想,要努力創造一種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氛圍,允許學生同老師爭論,允許學生不同意老師的意見,允許學生在教師講授中隨時質疑。學生在輕松環境中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唯有這樣學生才會獨立思考,創造靈感才能被喚醒。例如在講乘方的意義時,設問把一張厚約0.05厘米的紙對折30次,這張紙的厚度是多少?列出算式是什么?合多少米?學生們七嘴八舌,有的說是幾十厘米 ,有的說近1米,還有的說可能有樓房那么高。這便引起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既讓學生認識到乘方與
乘法的區別,又讓學生個個精神飽滿,以活躍的思維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的關鍵
創新能力往往是從興趣開始,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學生不斷進行思考、研究問題的內在動力。利用學生渴求未知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勝心,如果在學習中屢屢失敗,會對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有必要。例如:利用逐步深入的數學題,使學生從低級難度的題做起,這樣學生能體會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機會和快樂,難題就不難了。利用數學中的歷史人物、典故、數學家的童年趣事、某個結論的產生等等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利用數學中圖形的美,培養興趣。
三、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觀察是信息輸入的通道,是思維探索的大門。在課堂中怎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呢?
首先觀察之前,要給學生提出明確又具體的目的、任務和要求;其次在觀察中及時指導;第三,要科學地運用直觀教具及現代教學技術,以支持學生對研究的問題做仔細深入的觀察。
想象是思維探索的翅膀。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想象,往往能縮短解決問題的時間,獲得數學發現的機會,鍛煉數學思維。想象比知識更重要,沒有大膽的想象就不會有偉大的發現。想象是創新的前奏,誘導學生大膽想象,對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有這樣一道題:小明成績單語文85分,數學87分,可是不小心墨染了一部分成績單,英語成績看不清了,他只記得三科平均分是90分,你能幫他算出英語成績嗎?按一般解法,先求三科總分90×3=270分,然后,總分中連減語文、數學的成績就得英語分數。有些肯動腦筋的學生充分發揮了想象力,根據平均數的意義,既然語文、數學比平均分低,那末語文與數學比平均分少的分數和5+3=8分就是英語比平均分多的分數,所以英語分是98分。
因此在教學中,要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思培養創造型的思路。啟發和引導學生想象、思考,讓他們主動的去學習和探索,從而不斷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四、重視解題教學,發展創新思維
數學教學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因此通過解題教學,要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學會從多個角度提出新穎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使他們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創造性的想象等思維品質。在解題中引導學生打破常規、獨立思考、大膽猜想、質疑問難、積極爭辯,放開思路探究多種解決途徑,簡捷準確地解決數學問題。在數學教學中,課堂練習是必備環節,是知識通向能力的橋梁。每節課授課不超過30分鐘,剩余時間指導學生做課堂練習不失為發展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練習時,按難、較難、易在黑板上出題,然后心里暗暗按好、中、差學生點名到黑板上當眾做題,其余同學在下面做。在同學們做完之后,當眾表揚做對的同學,個別人做錯時,把責任歸于偶然的不穩定因素所致,在改正后予以充分肯定其能力,使評價成為激發每個學生學習的催化劑,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對問題大膽生疑、大膽設問、各抒己見。在討論中融會貫通新舊知識,增強學生質疑的自信心和競爭力。
總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要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打破舊的教學模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師的主導,也需要學生的主體。只有師生共同配合,才能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