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和
“如何完善養老保險制度”,“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延遲退休年齡”……養老問題一直是社會熱點。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呼聲越來越高,讓老百姓沒有后顧之憂地消費,成為擴大內需的關鍵。
這次社保改革中,最大的亮點就是要實現基本養老保險轉移接續和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解決養老保險轉移難這一最大的障礙。
全國人大代表趙超提倡設立“子女養老社會保險金制度”—“就業子女每月拿出工資的3%,存入父母的養老保險金賬戶,所有權歸父母,可在其退休時隨時取用”(詳細內容請見本刊4月上第16頁)。
在我國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中,子女如果不能定時供給父母養老金,父母往往不會主動討要,常常造成“薄養厚葬”的怪現象。趙超認為,建立“子女養老社會保險金制度”將使子女養老實現規范化、貨幣化、社會化,從而形成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的新模式。
趙超同時認為,子女利用50歲以前的黃金工作期,每月存入一筆錢,會大大減輕因養老而帶來的經濟壓力,有效緩解養老負擔。此外,如果這一制度能夠實施,全國每年可籌集到的資金將超過2000億元,因此可以考慮將子女養老保險金由社會保障機構統一調劑使用,用來保障因子女經濟條件限制沒有建立子女養老金賬戶老人的基本生活。
這一倡議能否對正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我國有切實意義?是否有可操作性?數以萬計的網民通過相關論壇亮出各自的觀點、發出自己的聲音。
是否多此一舉
正方:方便更好盡義務
A.它能有效地把子女贍養老人變成一種硬性義務,既可以減少“子女不孝”的風險,更能在經濟上真正幫自己的父母安度晚年,特別是對社會上個別不重視親情的人形成一種約束。
B.設立“子女養老保險金”制度,能減輕子女贍養老人的經濟負擔,相當于每月強制存幾十到幾百元,短期內肯定是個小數字,但等到十幾、二十年之后,父母晚年將可擁有一筆很可觀的“額外收入”。
C.這種方法更利于現代年輕人孝敬老人。大家都很忙,經濟上支持父母較難形成連續性,多是逢年過節給父母錢或者物,而且父母處于對子女的愛護,很可能不要或以各種方式返還。所以,如果強制性建立這種制度,對年輕人關心父母是潛在幫助,在心理上也是一種重要安慰。
反方:不如直接給父母
A.在中國社會,子女首先要有養老的責任,這“天經地義”,而且法律也規定贍養老人是子女的義務,所以,子女的工資自然要有一部分用于孝敬老人,再拿工資的3%設“子女養老金”賬戶,有多此一舉之嫌。
B.假設這種制度和賬戶可行,但說實話,我并不是很放心這筆錢能被有效用于民眾的養老,每人工資的3%,可不是一筆小數目,我寧可直接給父母,或者自己在銀行給父母設立個賬戶。
C.這個想法聽上去很美,但細想欠妥,沒有子女的人怎么辦?這是否引發新的不公平?如果子女多的,是否又占了便宜?這也很可能引發計生等問題的連鎖反應,提出建議可以,施行要慎重。
到底誰受益
正方:各方都將長遠受益
A.“子女養老保險金”將使有子女的老人成為第一受益人,如是,老人在晚年將有一筆除單位繳納的養老保險外的“額外收入”,這也做到了??顚S?,因為直接存入父母戶頭,可以免除被挪用、濫用的擔心。
B.這種制度使子女長期受益,免去做兒女的不必要擔心,他們可以通過“按月扣除”的方法直接把錢“交”給父母,不必等到逢年過節孝敬,這樣還可以讓逢年過節的孝敬成為父母的真正實惠。
C.這種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結合的模式不僅使個人受益,還將使國家和整個社會受益。特別是對一些養老費用負擔重的企業尤益。這樣做就可以把用于交付養老費用的錢,切實用到改善職工工資、待遇的現實問題上。另外,這筆籌集資金國家可以更好地用于社會保障的使用。
反方:將成“社?!眽|背
A.養老責任到底誰來承擔,準確地說,物質上的必須由政府來承擔,子女承擔的是情感上的。每個人賺錢都不是輕松的事,這樣的強制性措施,很容易被想成是在把政府和社會應承擔的責任“轉嫁”到民眾身上。
B.子女撫養父母,這是法律上規定的,養不養老都有法律管,但無論怎樣,政府都不能免責,什么企業負擔重了,財政力量有限了,都是“強詞奪理”,企業有給職工繳納養老金的義務,政府有當養老主力軍的責任。
C.國家施行社會保障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讓大家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提供必須的社會保障是每個國家最基本的責任,如果這種想法施行,我們每個人都將在為社?!皦|背”。
“養老”,到底是誰的事
正方:個人應與國家共擔
A.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結合的形式沒什么不好,這更與我國的傳統文化和國情相符合,既能解決子女贍養父母的社會問題,又能令社會多方從中受益,能讓社會的發展腳步變得更快。
B.我們長期以來把養老視為單位、政府的責任,但在當下的社會情況看,有些單位或政府的財力無法更好擔負起養老保障的職能,而加以這種“子女養老金”模式,是對社會保障一種非常有益、有效的輔助。
C.我們需要轉變觀念,不能什么事情都等著政府給辦到、辦好,這需要一個周期,而問題是不等人的。從養老問題本身看,這是子女的基本責任和義務,一切為了父母,所以我們與政府合力,把事情辦得更好、更快,何樂而不為呢?
反方:國家責任
A.國民養老到底是誰的事?這個問題又被擺了出來。坦白說,養老就是國家的事情。
B.養老不是個人的事,也不是某個家庭的事,是社會和國家的問題,這是國家基本屬性和服務型政府的基本責任,設立“子女養老金”制度,是在讓普通民眾共同分擔本不屬于個人的責任。子女的贍養老人義務是出于情感趨向、傳統習俗、法律規定,而國家的養老保障恰恰是為這變得更好。國家養老和家庭養老是兩種意義、兩回事,不能也無法互相替代。
C.我們不能輕易地提出這種倡議,這樣做是容易引起關注和熱議,但是影響的是大家對社會對政府的信心。國家養老是為更好地促進公平,是政府必須的責任,不能轉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