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雨
回首新中國成立以來的60個春秋,如同一位巨人迎面走來,他的身后留下了整整60個足跡。這些足跡有的穩健,有的顛簸,有的輕快,有的還充滿波折。我們把這60年來中國所經歷的60個瞬間集合成冊,每期選取10個瞬間,分6期展現祖國60年歷程,讓讀者們伴隨這些歷久彌新的照片一起回溯歷史的長河。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贏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在新中國即將宣告成立之際,1949年9月30日,毛澤東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委托起草了會議宣言。在宣言的最后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的口號,它既表達了對先烈們豐功偉績的追念,又表達了對建設新中國的堅定信心。這個口號以及類似的“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國萬歲!”“祖國萬歲!”等從此一直是國慶及其他國家法定節日規定的而且流行最廣的口號之一。
1958年5月,在北京召開的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根據毛澤東的創意,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劉少奇在政治報告中對此做了解釋,認為總路線的精神表明,黨的主要任務是建設社會主義,實行技術和文化革命。他還就經濟發展中的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作了說明。總路線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盡快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普遍愿望,另一方面它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忽視了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自身規律。尤其是宣傳工作重在“多”和“快”上,輕視了“好”和“省”,客觀上推動了“大躍進”盲動行為。“總路線”由于內容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很快為群眾掌握,很長時間內成為動員人民從事社會主義建設的行動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