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勵 康嘉偉 閆改怡
4月22日至23日,在陜西省第一屆“創業之星”經驗交流和表彰大會上,來自西安、成陽、榆林、延安、銅川、漢中、安康、商洛等地區的260名農民“創業之星”受到了表彰。
這場旨在總結艱苦創業、自主創業、返鄉創業的先進典型,弘揚創業精神、展示創業風采的大會,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關注。陜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趙正永,省紀委原書記、陜西省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促進會會長李煥政出席大會并講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瑋,省政協副主席王曉安,省政協原副主席、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田源出席了大會。
加大創業支持力度
趙正永在講話中代表省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創業之星”表示祝賀。他指出,從總體來看,由于陜西省農民工回鄉創業的意識還不夠強,回鄉創業的人數和比例還不高,全省農民外出大于返鄉的格局還沒有改變。
為此,他要求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農民工回鄉創業工作,把農民工回鄉創業作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增長的重要舉措來抓。各級各部門要從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建設西部強省的高度。充分認識農民工回鄉創業的重大意義,把鼓勵和扶持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工作,列入各級黨委、政府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切實解決影響農民工回鄉創業的體制性、障礙性問題,繼續做好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組織、管理和培訓、服務,進一步強化工作措施,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工回鄉創業。
同時要加大支持力度。各市、縣要從當地實際出發,用好、用足、用活國家和我省已出臺的各項扶持政策,重點在資金、技術、人才、稅費、工商登記、創業培訓、人員招聘、土地使用以及維權、社保等方面給回鄉創業農民創造有利條件,使農民工回鄉創業同招商引資一樣享受同等甚至更為優惠的待遇。
讓“創業之星”更明亮
對陜西省而言,轉移農業勞動力仍然是根本改善城鄉差別、提升農業勞動生產率、使農民富裕的必由之路。但去年以來,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陜西省農民外出務工集中的東南沿海地區部分企業停產減員,致使大批農民工失業返鄉,這自然給農民就業、農民增收帶來很大壓力。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陜西省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促進會會長李煥政在講話中提出,必須鼓勵和支持返鄉農民工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為此,要積極構建創業平臺,引導回鄉農民工向縣城及重點集鎮聚集,使回鄉農民工在農業產業化經營、新型工業化、發展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以及縣域經濟發展中施展才干,不拘形式,能工則工、宜商則商,引導返鄉創業農民工規模經營、聚集發展。
在加強創業教育培訓方面,要繼續抓好“陽光工程”等一系列培訓活動,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全面提高農民素質,不只是進行技能培訓,更要培養他們怎樣創辦企業、經營企業、管理企業,如何做市場營銷、應對市場競爭等等。不單立足于普遍的就業創業培訓,更要著眼于培育一批創業帶頭人,以期形成一支創業大軍。
這場陜西省優秀農民創業者的首次大聚會,“創業之星”們積極投身創業、勇敢創業、成功創業的精神感染了許多到會者。他們認為政府要充分帶動更多的農民就業創業,就應做好宣傳工作,讓“創業之星”更明亮。
正像陜西省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羅久序在總結發言中所說,通過宣傳,把我們的創業條件、創業優惠政策充分地宣傳出去,營造一個濃厚的創業氛圍;搞好示范帶動作用,要濃墨重彩、大張旗鼓地宣傳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典型,讓創業者感到自豪,感到光榮,讓廣大農民工感覺到在三秦大地這塊熱土上,創業者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