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俄羅斯特約記者 顧小清 本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陶短房 本報特約記者 柳玉鵬
美國副總統拜登剛剛結束對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的“安撫性訪問”,就對俄羅斯發表了刺激性言論,“俄羅斯的人口在減少,經濟在衰退,銀行和金融體系可能無法撐過未來15年時間,俄羅斯最終會向西方和美國服軟”。美國《紐約每日新聞》評論稱,拜登對俄羅斯的批評性言論是在兩國關系取得良好進展的背景下發表的,更會激怒俄羅斯,“拜登的話仿佛是敲打俄羅斯的錘子”。俄羅斯官方反唇相譏,“美國究竟由誰決定國家的對外政策,是總統還是副總統?”
拜登24日在結束對格魯吉亞訪問后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俄羅斯經濟衰退和地緣政治變化將迫使俄領導人重新考慮其國際利益范圍。他說:“俄羅斯不得不做出一系列艱難而又費腦筋的決定。他們現在的處境是,眼前的世界正在發生變化和向前發展,而他們卻仍依賴于過去那些難以持續的東西。”為此,拜登認為,當前的經濟危機將迫使俄羅斯與美國進行密切合作。他說,除了經濟問題,安全問題也將迫使俄羅斯不得不向西方國家“示好”。他還強調,地緣政治也在發生變化,像伊朗和朝鮮這樣尋求核計劃的國家也將會促使俄羅斯改變觀點,不得不與西方和美國進行合作。他同時還稱,如果美國不將俄羅斯看作國際關系中一支重要力量的話,俄羅斯可能“更加好戰”。他相信,目前力量平衡正倒向美國一方,所以俄羅斯才同意就削減戰略進攻性武器進行新一輪談判。
克里姆林宮顯然對拜登突如其來的強硬言論感到“強烈不滿”,俄總統首席外交顧問普里霍季科發出質疑,“美國的外交政策究竟誰說了算,是奧巴馬還是他的內閣成員?目前俄美兩國關系已得到很好的改善。如果美國政府成員對這種關系改善不喜歡的話,那么就請說出來。如果他們不同意奧巴馬總統的這一路線,就應該讓我們知道。”普里霍季科還稱:“現在俄美兩國代表團和行政部門正在就實施兩國總統達成的協議展開積極工作,為什么美國二號領導人拜登就兩國關系發表這樣的觀點和看法?”
法國《世界報》的文章稱,拜登從烏克蘭到格魯吉亞,一路都在說著同樣調門的話,刺激俄羅斯,支持前蘇聯境內的親美反俄政權。文章稱,拜登擺出的對烏克蘭、格魯吉亞“完全支持”的態度,才是令俄國領導人感到冒犯的最大原因,因為這觸及了克里姆林宮認為不可觸及的利益底線。美國《紐約時報》的文章也認為,拜登的發言“常常超過白宮基本立場”,而此次惹怒俄羅斯的發言,白宮顯然試圖輕描淡寫一筆帶過,白宮發言人僅強調“俄美合作建立在彼此國家利益基礎上”,而對拜登言論本身不予置評。文章認為,在俄美關系上,白宮外交團隊應避免發出“含混和彼此矛盾的聲音”。
《華盛頓郵報》認為,在加強俄美關系與加緊向前蘇聯勢力范圍滲透之間,華盛頓仍會優先選擇后者。報道認為,拜登的講話顯然有“為自己贏取直言不諱榮譽”的意圖,但白宮應“妥善跟進”拜登言論,以使這些大膽言論不至于產生負面后果,如幫助烏克蘭減少對俄能源的依賴,以及“用謹慎態度”幫助格魯吉亞重建防御能力,并配合歐盟加強對當地的維和使命,以“避免普京式俄羅斯新帝國主義的再次武力冒險”。
法國《費加羅報》稱,很顯然,克里姆林宮也讀懂了拜登言論的意思,即美國不顧俄羅斯的感受,在烏克蘭和格魯吉亞采取自己覺得合適的任何行動。俄方的反應是:將在格魯吉亞“采取具體的必要措施”,以防止“格魯吉亞重新武裝化”,以及加大其對美國在該地區軍事演習的抨擊調門。24日,俄駐北約大使羅戈津發狠話,表示“俄羅斯將懲戒那些向格魯吉亞提供進攻性武器的外國軍火商”,算是對美國的一個“嚴厲警告”。▲
環球時報2009-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