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李龍泉
恐慌越大,漲幅越大。上周市場就是以這樣的方式來“嘲笑”看空者的謹小慎微。但是,上漲之后徹底放棄謹小慎微,恐怕會受到市場更大的“嘲笑”。
從上周的情況看,市場強勢超出預期。上周四滬指上行到3331點,標志著從去年10月最低點1664點以來的上漲正式翻番。上周五盤中最高點飆升至3398點,距離3400點已經近在咫尺。同時上漲還伴隨著量能的明顯放大。記者統計發現,上周上海市場成交1.11萬億,深圳市場成交5428億元,兩市的成交量均是2007年“5·30”之后的最大周成交量。要注意的是,這樣的天量成交還是發生在中國建筑正式發行,凍結1.85萬億元資金的情況下。“市場熱情不減,本周新高可期。”國都證券分析師謝剛這樣判斷短期市場走勢。謝剛認為,“上周五盤中急跌后拉回收陽,指數創新高,成交金額明顯增加,多方優勢明顯。市場上行的壓力在周五得到了快速的釋放,有利于行情的后續發展。”
在看到市場有利因素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不利因素。上周大漲中,權重股拉指數,其余個股跑輸大盤的情況更為明顯。“從歷史經驗來看,權重指標股的走強往往是行情進入尾聲的一個信號。”廣州萬隆分析師凌學文認為,“這說明板塊個股的估值偏高,促使資金流向估值相對較低的大盤藍籌。”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信號是股票供給增加,而資金出現收縮信號。證監會26日起開始受理創業板發行申請、四川成渝周一上市、大盤股中船重工上市申請接受證監會審核,新股發行的速度明顯加快。資金方面,央行準備針對10家銀行推出規模總計1000億元的定向央票。這是時隔兩年,定向央票這一遏制信貸投放過快的“罰單”被央行再次使用。而央行的網站文章也表示要“引導貨幣信貸適度增長”,此前的論調是“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業內人士認為,由“合理”微調至“適度”,意味著貨幣信貸將有所收縮。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在一周成交1.65萬億充裕流動性的推動下,負面因素不會立刻扭轉市場局勢。但投資者要注意,在天平的另一端,利空在累積,震蕩已經漸行漸近。在這種情況下,不追高,持有績優滯漲股,是部分分析師提出的操作建議。▲
環球時報2009-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