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猛
摘要:在公路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機械的合理選型、組合和購置(或租賃)是保證工程質量、確保工期、獲得最佳經濟效益的關鍵環節。現將有關公路工程施工機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一般原則、選擇方法以及科學的配套組合等技術問題進行簡要的總結、分析。
關鍵詞:機械設備;合理管理
1 工程機械設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資金短缺,設備更新緩慢
隨著公路等級的越來越高,人工養護從工效、質量、時間等都不能適應公路養護的需要,公路的等級化要求公路養護實行機械化、專業化。而養護經費總投入很少,由于養護資金投入不足,近幾年計提設備折舊費時不能按規定要求及時足額提取,配套資金不能落實,廢舊機械不能按時報廢,使維修使用成本增大,且不符合安全生產的要求。近幾年更新的機械設備僅占機械設備總數的5%。
1.2 管理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一是設備臺帳、卡片、帳目不符。由于部分設備都是過去計劃經濟時期統購統配調撥來的,機械固定資產帳在財務上,機械管理業務卻在計劃上,真正使用設備的是基層養管站,養管站把一臺小四輪農用車報廢后,零件都折裝在其他農用車上,原機都不存在了,可計劃科上報省的報廢文件還沒批下來,財務上還掛著帳,造成有帳、有卡、無車。二是各單位自己購置的機械,特別是職工集資購置的機械不建臺帳,未納入單位的設備管理之列,形成了有車、無卡,無帳的現象。三是帳物不實,帳上記著某機械殘值10萬元,實際原物已不值1萬元。
四是人員“大鍋飯”,機械“大鍋飯”的意識仍然存在,沒有建立健全科學完善的機械管理制度和考核辦法,車輛機械單車核算,機械效益單機考核的制度還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完全實行,僅僅管理了車輛機械的油料和安全。
1.3 機械設備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
一方面由于過去對機械設備管理工作重視不夠,大多是非專業人員兼職管理,近幾年隨著機械設備的增加,雖然有許多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員擔任機械管理員,但仍不專職,且僅占機械管理人員的20%。另外受養護作業整體機械化程度低,養護方式陳舊落后和養護經費影響,養護單位寧可用人力,也不用機械,淡化了機械管理人員的參與意識,沒有充分發揮管理與指導作用。另一方面養護單位注重眼前效益,忽視長遠利益,缺乏對特種機械操作人員的培訓,有的操作人員文化水平低,說明書都看不懂,有的一人多機,既操作壓路機,又操作裝載機,還操作攤鋪機,結果一樣也不專,特別是養管站的小機械農用車,養護工誰都上去開。還有的機械操作人員責任心不強,不嚴格按機械操作規程作業,也不按要求及時維護機械,造成機械嚴重損壞,維修費用太高,養護成本巨增,挫傷了領導使用機械的積極性。
2 合理選擇施工機械的一般原則
2.1 先進性。新型的公路工程施工機械具有高效低耗、性能優越穩定、工作安全可靠、施工質量優良等優點,產品單價雖然不同于一般,但其性價比仍較高,更能保質保量地完成公路工程施工任務。
2.2 經濟性。公路工程施工機械經濟性選擇的基礎是施工單價,它主要與施工機械的固定資產消耗及運行費用等因素有關。采用先進的大型的施工機械進行公路工程施工,雖然一次性投資較大,但它可以分攤到較大的工程量當中,對公路建設項目的成本影響較小。因此在選擇公路工程施工機械時,必須權衡工程量與機械費用的關系,同時要考慮施工機械的先進性和可靠性,這是影響公路工程機械化施工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
2.3 安全性。在選擇合適的施工機械、保證公路建設項目工程質量和施工進度的同時,應充分考慮施工機械的安全可靠性,如行駛穩定、有翻車或落體保護裝置、防塵隔音、危險施工項目可遙控操作等。此外,在保證施工人員、設備安全的同時,應注意保護自然環境及已有的建筑設施,不致因所采用的施工機械及其作業而受到破壞。
3 合理選擇施工機械的具體措施
3.1 加強工程機械的監控、維修、保養管理
施工項目中設備的使用管理,應形成科學、有序的管理體系,求得管理實效。設備管理的基礎工作來自項目。項目應確定分管機械設備的領導,設置適應項目施工所需的設備管理崗位,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加強機械人員的技能、職責和安全教育。一般工程項目實行管理層和作業層的“雙層”設備管理體制。項目分管機械設備的領導加強對機電室的管理,機電室專業人員加強對作業層的機械維修、使用管理,并進行具體指導,做好現場管,用、養、修、算等各項原始資料和數據的統計、積累,并按規劃及時、準確地向主管領導上報使用及經濟分析資料,以便領導掌握設備使用情況,及時調整使用方案。加強設備狀態監測。對使用頻率高、易損壞的設備,應加強跟蹤診斷,變事后修理為事前的視情修理。設備維修保養要切實做到“資金、人員、時間”三落實,以確保設備的使用完好和正常運行。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設備檢查、考核、獎勤罰懶,對違章現象進行處罰,以加強機管人員對設備維護保養的自覺性,以設備的完好率和出勤率來促進生產質量的提高。
3.2 籌措資金,保重保主
首先必須打破機械設備投資單一化的傳統格局,多渠道籌措資金,盡快解決目前養護中急需的機械設備。突出及時性養護設備這個重點,優先保障國道、省道干線路段設備的配置。其次要科學合理的加大現有機械設備的折舊提成,積極積累資金,加快機械設備的更新周期,使之與公路養護方式的改變相適應。特別是要加快機械固定資產變現,更新那些過時且不能用的機械設備,解決機械設備資金周轉困難的局面。
3.2.3 科學規劃,合理配置
首先,要一改過去不管養護單位急需什么機械,上級單位都統購統配的做法,建立“誰投資、誰管理、誰使用、誰受益”的管理新模式。把設備購置費在下達養護經費時單列下達到市一級總段。總段按養護工作的需要,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分析論證后,提出科學的或短期或中長期的配置規劃,通過少量購置試用后招標采購,按養護里程、養護等級配置到各分段或養護公司。其次,在機械選型時要有前瞻性,力求克服盲目性,同時也要注重機械設備的實用性,避免只求“高、新、全”的作法。過去購置的部分設備存在技術含量太高,功能全面,功率過大,荷載過高,使用起來成本太高,卻不實用。象我們隴南山區這種特殊的地區更適合一些小型的養護設備,如:小型振動壓路機,小型拖式保溫瀝青撒布車,小型農用自卸運輸車,瀝青路面銑刨機和瀝青路面養護車等。
3.4 轉變觀念,強化管理
俗話說的好“管理出效益”,越是資金緊張越要加強設備管理。通過轉變觀念,強化管理,樹立新的管理理念,一改過去“大鍋飯”的管理模式。首先要加強機械設備的固定資產管理,建立健全科學完善,操作易行,行之有效的機械管理辦法。不管是單位自有資金購置的,上級下達機具購置費購置的,還是職工集資入股購置的機械設備都要納入機械管理之中。總段、公路段、養管站三級管理的機械設備都要了內入機械管理之中。總段、公路段、養路站三級管理的機械設備物、帳、卡要三相符。不僅要建立固定資產帳,還應建立機械設備的技術檔案,包括原機械技術文件,交接登記表,運轉記錄,維修記錄,技術改造資料。其次是加強機械設備的單機考核與效益核算。如油料使用,維修換件,月完好率,日工作量,臺班成本與利潤的核算等等。只有這樣才能使現有機械更好的發揮效益,以達到降低養護工勞動強度,降低機械使用成本,提高機械使用效率,提高公路養護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成淺談公路工程中如何合理的選擇施工機械[J].華東公路.2008(5).
[2]黃亞周.公路工程機械設備管理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