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凱
摘 要:現代化的農機裝備作為先進的勞動工具,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它更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手段,是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的根本物質基礎,也是實現村容整潔的重要條件,農機安全更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諧發展的保證。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問題;途徑
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問題,中央發出了關于農業的1號文件,并實行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頒布實施使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有了更牢靠的法律保障。這一系列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極大地保護和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利好的環境,將使我國農業機械化進入一個持續、快速發展的新的機遇期,農業機械化不僅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通過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的力度,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構建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必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1 新時期農機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農機化資金投入不足。農機化資金投入激發了廣大農民投資農機的熱情,但由于總量有限,投入增長幅度不大,遠遠滿足不了農民的需要。農機新技術新機具推廣項目、示范區建設項目、社會化組織扶持項目和林、牧、副、漁、葦及設施農業項目等方面投入明顯不足,示范、扶持、引導作用發揮的不夠。基層農機化服務組織經費不足,普遍存在“有錢養兵、沒錢打仗”,甚至是“無錢養兵”更“無錢打仗”的局面。
農機裝備結構不合理。存在“五多五少”現象,即低檔次機具多,高性能機具少;動力機具多,配套農具少;小型機具多,大型機具少;糧食生產機具多,適應農業結構調整的其它領域新型機具少;靠補貼購買的多,農民自主購買的少。
農業機械化整體的水平不高。水稻機插秧、機收獲和農產品加工等環節機械化水平低;設施農業機械化還在起步階段;養殖業機械化程度較低。
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服務功能不強。農機股份制、合作制服務組織較少;基層農機化服務體系在機構改革中被弱化,設施落后、經費不足;中介服務組織發育不完善,農機服務領域不寬。
農機經營效益不高。與農民收入相比,農機價格相對較高,造成使用成本偏高,加上柴油油價格上漲,農機社會化服務成本增加。
2 加快機械化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途徑
既然農業機械化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那么當前相對落后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就已經成為了新農村建設的嚴重障礙,建設新農村就必須加快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速度。
落后的農業機械化水平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障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民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但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以及國家對農業機械化投入的嚴重不足,農業機械化發展事業卻陷入了停滯不前的境地,在中西部貧困地區甚至到了近于崩潰的邊緣。一是國家投入嚴重不足。2004年以前,國家對農機化的投入,除了基本人頭經費以外,項目及購機補貼投入基本為零。04年全國投入7000萬元,05年也僅投入3億元,只占去年國內生產總值的六萬分之一,財政支出的萬分之一,涉農投入的千分之一。這對于一個農業大國來說,要發展農業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遠遠不夠的,猶如杯水車薪。二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緩慢。主要表現在農機動力增長緩慢和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低下。我們在湘西北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做過調查,95年到03年的八年中,純農業機械的動力增長年均不足2%,還趕不上機械折舊的速度。03年該縣農業機械化綜合作業水平不足5%,其中機耕率為2%,機收率為0.25%,機播、滴微噴灌、機械化畜牧水產業、設施農業基本為0。三是農村機耕道毀損嚴重,鄉鎮農機推廣網絡名存實亡。牛耕文明和簡單的鐵制農具,帶不來現代化,建設不了社會主義新農村。
將農業機械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明確指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把推進農業機械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這一立法的目的是要求各級政府和領導,要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戰略地位,將農業機械化發展擺上重要位置和工作日程。湘西州在十一個五年規劃中,明確將農業機械化發展列于其中。湘西州政府還從2006年開始,將農業機械化發展作為一項主要工作目標,考核縣市政府。這樣,就將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相提并論,同步實施,這是一個良好開端。
加大投入是實現機械化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根本保證。一是要加大對農民購買農機的直接補貼和農機化項目實施。通過購機補貼,降低了農民的購買成本,從而極大提高農民購買農業機械的積極性。而隨著農業機械化快速推進,必將極大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從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湘西州本級財政每年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00萬元,要求縣市財政配套200萬元,用于農民購機補貼,這將極大加快全州農業機械化發展步伐。同時國家應加大農機化項目的實施力度,要著重實施農業保護性耕作、旱作節水農業項目、秸桿還田、水稻全程機械化作業等項目的實施,提高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水平。二是要實施農用燃油補貼。04年以來農用燃油價格飛漲,漲幅在60%以上,加大了農民使用農業機械的成本,吞噬了國家對農民的農機購置補貼。據報載,2005年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為3億元,而同期農用燃油價格就上漲了11億元,農民反而多支出8億元。對農民使用農業機械進行燃油補貼是當務之急,通過補貼,降低農民使用成本,增加收入,提高使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三是加大對農村機耕道的投入。機耕道是農業機械化的基礎,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后,農村機耕道毀損嚴重,嚴重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加大對機耕道的投入是關鍵。湘西州計劃用五年的時間,投入2億多元,用于農村機耕道建設。四是加大對農業機械購置、作業、推廣示范,以及新機具生產、研發中的稅收、金融、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促進農業機械化快速健康發展。
強化農機安全生產促進新農村建設和諧發展。 在強化農機安全生產方面,主要采取三項措施,一是強化源頭控制。健全鄉鎮農機安全監督管理網絡,強化基層安全生產責任。明確鄉鎮政府、村支兩委農機安全責任制。強化鄉鎮農機安全管理站建設,配齊配強鄉鎮農機安全管理人員,強化對農民安全意識和法規宣傳教育,從而在源頭上有效控制農機安全事故的發生。二是強化農機安全執法。農機監理部門強化農用車輛、拖拉機管理。做好機車上戶、檢測和違法違章管理治理;強化農機手培訓教育和駕照管理;及時調處農機事故。三是強化集中整治。農機部門積極配合政府和公安、交通等部門,積極開展對農用車輛的違法違規的集中整治活動,有效確保農機安全,從而推動新農村建設。
結語
總之,農業機械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先進農業科學技術的重要載體。我們要廣泛宣傳、認真貫徹實施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通過市場機制和政策引導、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扶持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促進農業機械化健康、快速、協調發展,為農業現代化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為農村早日實現小康社會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