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夢燁 王榮杰
摘要:本文分析了RTK作業精度,同是提出提高RTK作業精度的方法及應用。
關鍵詞:RTK;作業精度;基準站;移動站
1 引言
實時動態測量RTK( Real Time Kinematic)突出的優點是高精度、實時性、輕便靈活,用高性能雙頻接收機動態水平定位精度可達到±(1cm+1×10-6D),垂直精度為±(2cm+2×10-6D),在現場即可得到三維坐標,并能實時放樣出設計坐標。RTK技術廣泛應用于地形測繪中的控制測量、地籍及房產測量中的控制測量和界址點點位測量、工程施工放樣等工程測量中。筆者從事測繪工作近五年,曾多次使用RTK進行控制測量、地形圖測繪、施工放樣及土地測繪等,對提高RTK作業精度,尤其是單基站模式積累了一些經驗,希望能對使用RTK進行作業的測繪工作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2 影響RTK作業精度的因素
2.1 系統因素
RTK設備本質上是一種動態的GPS設備,它同樣也存在其它GPS設備測量時存在的誤差:包括GPS衛星的自身誤差、GPS信號的傳輸誤差、GPS接收機的誤差以及地球潮汐、負荷潮的影響。這些都可認為是RTK設備的系統誤差,在此不做討論。
2.2 人為因素
首先,RTK進行動態測量作業需要接收基準站的信號,而基準站的選址是十分重要的,既要有比較好的衛星信號接收環境,減少多路徑的影響,又要使其發射的數據鏈信號穩定可靠、信號盲區盡可能的少;其次,儀器的對中整平誤差和天線量高誤差都直接影響移動站設備的定位精度;第三,移動站的標桿是否立直,標高是否準確也都直接影響其定位精度。
3 提高RTK作業精度的方法及應用
3.1 正確設置測量系統參數
RTK作業前,依據本測區控制資料的參數進行系統設置,包括橢球參數、中央子午線和投影高。對采用國家坐標系統的測區來說,采用單點校正模式并設置投影高,其定位精度可以達到5cm以內,能滿足大部分測繪工作的精度需求。
3.2 選擇理想地架設基準站
基準站應選擇在視野開闊、仰角15度范圍內沒有阻擋衛星信號的障礙物、應避免鄰近有大面積的平靜水域、周圍無大功率電塔及通信設備的測區相對高處。基準站應嚴格對中整平,儀器高采用鋼卷尺在儀器的三個方向上量取三次取平均值后使用;且發射天線與GPS接收機天線不應相距太近,最好在3米以上。
3.3 合理利用移動站不同的解算精度
確保移動站標桿立直是提高定位精度的重要途徑。對于圖根點測量應架設腳架以提高測量精度。同時移動站解算的不同狀態體現了不同的精度范圍,合理使用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就以南方測繪儀器公司生產的靈銳S-82型RTK為例,談談自己在使用過程中的經驗。
移動站的解算狀態分為固定解、浮點解、差分解及單點解。對固定解而言,其定位精度在1厘米以內,可滿足除首級控制測量及其他高精度要求的測繪工作以外的各種比例尺的地形圖測繪、施工放樣及圖根點測量等。如果浮點解的定位精度小于0.5米,根據經驗其平面和高程誤差一般在0.1-0.3米,可滿足精度要求不大于0.5米的測繪工作;定位精度若大于0.5米,平面和高程誤差一般在1-3米。差分解和單點解的定位精度一般在5-10米之間,有時還會更大,一般不采用。但對于不接收基準站信號的情況下的單點解,若使用離測區最近區域的校正參數作為轉換參數,一般平面誤差在1-5米,可用來尋找控制點,但高程相差很大,不能利用。
在某一測區內,可以根據測區內控制網中最長對角線的兩端點計算出一套四參數。在移動站中輸入并啟用計算所得四參數,然后采用單點校正模式進行校正。經多次反復檢查,這樣校正后平面誤差在10厘米左右,高程誤差在5厘米左右,可以滿足一般精度要求的測繪工作。
在施工作業中,難免遇到測量樹林及建筑物,由于直接施測其衛星信號很弱,解算精度難以達到要求,可以采用交會法或幾何解析法進行施測。
4 結論。提高RTK的作業精度主要通過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同時在施工作業中,根據不同的精度要求,合理利用移動站不同的解算精度,在保證作業精度要求的同時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 姚吉利.RTK測定房屋遮擋點方法研究[J].測繪通報,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