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光 陳向東
摘要: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立加快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建設的步伐,國營、集體、民營、個體開發商、承建商紛紛涌入建筑工程市場,使得一些工程建設中暴露出的質量問題,不得不引起在新形勢下對質量監督與管理的思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質量
1 建筑工程質量的特點
建筑工程質量的特點是由建設工程本身的特性和建設生產特點決定的。建筑工程及其生產的特點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一是產品的固定性,生產的流動性;二是產品的多樣性,生產的單件性;三是產品形體龐大、高投入、生產周期長、具有風險性;四是產品的社會性,生產的外部約束性。基于建設工程以上特點,形成了建筑工程質量本身具有以下特點:
如果在施工中不及時進行質量檢查,不做好質量的事先和事中控制,事后就只能從表面上檢查,很難發現內部存在的一些質量問題。工程項目建成后,不可能像一般工業產品一樣靠終檢來判斷產品質量,或將產品拆卸、解體來檢查其內在的質量,因此,工程項目終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 建筑工程質量的形成過程
從工程質量的責任體系可以看出,作為質量控制的主體不同,其質量控制的側重點也不同。同樣,工程建設的不同階段,質量控制的側重點也不同。工程質量的形成過程如下:
項目可行性研究:在該階段需要確定工程項目的質量要求,并且與投資目標協調,它直接影響著項目的決策質量和設計質量。
項目決策:項目決策階段需要確定工程項目應達到的質量目標和水平。
工程勘察、設計:在這個階段,工程項目的質量目標和水平已被具體化,并為施工提供直接依據。
工程施工:工程施工階段決定了設計意圖能否真正體現,工程的安全可靠、使用功能能否得到保證,外表觀感能否體現建筑設計的原有水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工程施工是形成建設面目實體質量的一個決定性環節。
工程竣工驗收:該階段的作用,是保證工程項目實體質量的一個決定性環節。是保證工程項目最終質量的形成。
一般情況下,國內建設項目的質量管理與控制,在工程質量成的前三個階段已相當成熟規范,而與前三者相比,在工程施工階段,影響工程質量的可知和不可預知的因素最多,但該階段是工程設計意圖最終實現形成工程實體的階段,是最終形成工程產品質量和工程項目使用價值的重要階段。因此,該階段質量管理和控制,需要引起極大的重視。
3 建筑工程質量存在的問題
一些開發商違規違法操作,留下質量隱患。從實際工作中看,開發商違規違法行為,已成為工程質量問題源頭。其表現為:不辦理任何手續,先施工后申報;干成后不申報,甚至先售后建等,回避質量監督與管理。
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利益驅動,追求效益最大化,承建商、承包商,采取利用高資質企業牌子,層層分包、轉包、發包最后由包工頭施工等手段,建設中趕工省錢,使用偽劣材料、偷工減料,粗建盲造,形成用最低質量換取最大效益。
施工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少、施工人員未經崗前培訓盲目上崗,嚴重制約、影響建筑業健康發展和工程質量。成為保證、提高質量一大障礙。
承建單位監理人員監督力度欠缺。由于監理人員多數受雇于施工單位,容易形成建設單位說什么,聽什么,就干什么,導致獨立發揮職能不夠,權威性不強,監管不力。
作為代表政府對工程監督管理部門,在人才結構、素質以及監督重點,實際工作把握等還不完全適應形勢發展變化及要求,質檢與管理手段滯后,疏于監控。
4 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的措施
加強施工準備工作階段質量管理,是保證工程項目質量的前提搞好施工準備工作階段的質量管理,是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在各分項工程開工前,要根據各個工程項目的施工圖紙、建設地點、自然條件和技術經濟指標給主管工程部門和工程管理人員進行交底并明確該工程最終達到的質量要求。
為確保分項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首先由工程科組織對承建方編制的施工組織設計、質量保證措施進行審查,審查同意后方可施工。對技術復雜的工程問題,及時組織設計,應根據現場情況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解決。
為確保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嚴格把關選好符合工程項目施工的機械設備,并對選好的設備進行進場前檢查,使機械設備能很好地服務于施工項目。
為確保工程質量,工程項目在開工前必須做好控制網點的標樁,擬定好試驗計劃、編制好施工方案,制定施工現場管理制度。
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管理,是保證工程項目質量的關鍵每個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過程是建筑產品形成的關鍵過程,在施工過程中如何搞好質量管理,是保證項目質量的關鍵環節,在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為了保證工程質量,不但人是決定因素,而且材料、物質及技術資料也是決定的因素,施工過程中要搞好質量管理,須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嚴格把好材質關。材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工程質量的好壞,在材料采購時要始終堅持質量求好不求差,價格求低不求高,運輸求近不求遠的原則,對購回材料要進行抽檢合格后,才準使用。
及時收集施工項目的有關資料,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做好各個工程項目的隱蔽工程記錄及施工日記。工程完畢后要有一套完整的竣工資料。
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制定的質量保證措施,在施工中逐項檢查,予以實施,形成質量跟蹤檢查制度,完成一道工序必須通過檢查合格后,才準進行下一步工序施工,針對施工過程中常見的質量通病,事先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這樣做既保證了質量,又減少了因質量返工造成的損失。
在施工過程中,開展全面質量競爭,不斷采用新技術,使用新材料,選用先進的建筑機械設備來達到工程質量的目的。給水工程構筑物鋼筋混凝土水池,要求混凝土抗滲,防滲能力高,對混凝土摻加一定比例的外加劑,可提高混凝土抗滲能力。
加強高新科學技術的應用,提高質量控制水平。施工質量管理與技術因素息息相關,技術施工人員除技術素質外,還包括裝備、信息、檢驗和檢測技術等,通過技術進步實現質量管理的不斷提高。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技術進步的作用最終體現在產品質量上。工程質量要重視新技術、新工藝,建立符合技術要求的工藝流程。質量標準操作規程,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不斷地改進和提高施工技術的工藝水平,確保工程質量。管理也是生產力,建筑工程項目應建立嚴密的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責任制明確各自責任。結合質量目標和攻關內容編寫施工組識設計,制定具體的質量保證計劃和攻關措施明確實施內容方法和效果。
必須建立使用許可制度,保證工程安全。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了規矩就得按規矩辦事。針對目前建筑工程質量存在種種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使用許可制度是完全必要的。如,對規定的職業制定技能標準,從施工人員應掌握基本技能抓起,沒有資格證書絕不能上崗;對企業質級認定制度,堅決杜絕打著高質級企業牌子,低質級企業甚至包工頭施工;以及建立健全工程質量監督安民告示制度等一整套使用許可制度,使建筑工程質量監督貫穿于事前、事中、直至竣工全過程。以此保證建成后工程使用安全可靠,造福于民,服務社會。
必須改變現有質量監督管理部門體制。內強素質,外樹形像,提高工作水平作為代表政府質監部門,應保證行權有效性和權威性,使機制正常運轉,那么,首要的亟待改變經費管理體制,據了解,現在有一定數量質監部門其經費來源仍采取自收自支體制。這種體制不僅對外履職行權時往往造成對工作不利或誤解;對內或多或少會產生“重費輕管、以費代管”現象,久而久之,會降低質監標準。而且鑒于經費緊張,資金來源渠道單一。
結語:
“百年大計,質量策一”。工程施工項目管理中,我們要站在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工程質量的重大意義,堅持“以質取勝”的經營戰略,科學管理,規范施工,以此推動企業拓寬市場,贏得市場,謀求更大發展。
參考文獻
[1]成虎.《工程項目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2]林知炎.《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
[3]劉玉祥.《高校建筑工程質量管理之我見》[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5,(1):48-52.
[4]張亞娥.《工程質量的控制與管理》[J].延安大學學報,2005,(12):122-126.
[5]王耀華.《知識管理在工程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寧夏工程技術,2005,(6):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