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志坤
楊梅褐斑病是楊梅葉片上的主要病害,在湘中地區楊梅樹上普遍發生,常導致楊梅樹大量落葉。并使花芽、小枝枯死,對樹勢和產量影響極大。下面特將楊梅褐斑病的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作一介紹。以利果農識別并進行綜合防治,確保楊梅豐產。
1癥狀與危害
楊梅褐斑病是一種危害葉片的真菌病害。最初在葉面上出現針頭大小的紫紅色小點。后漸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的病斑。病斑中央紅褐色,邊緣褐色或灰褐色,直徑4-8毫米。瘸斑中心在后期變成淺紅褐色或灰白色。其上密生黑色小粒點一病菌子囊果,最后多數病斑聯合成塊狀而使葉片干枯脫落。該病病菌以子囊果在落葉或樹的病葉上越冬,第2年4月底5月初在子囊果內形成子囊孢子。通過雨水或水滴傳播蔓延。孢子從葉片的氣孔、傷口侵入。孢子萌發侵入葉片后并不馬上表現癥狀,潛伏期3-4個月。一般至當年8-9月才開始在葉面上出現新病斑。10月病斑增多并開始落葉,嚴重時至第2年的落葉率在70%~80%。落葉后不久。引起花芽和小枝枯死。該病發病程度與5-6月雨量關系密切,雨水多,濕度大,發病重,反之則輕。園內潮濕或樹勢弱的園也易發此病。
2防治措施
除選擇排水良好、光照較好處建園外,采用以下措施,可使楊梅褐斑病得到有效防治。
2.1搞好冬季清園
冬季至早春萌芽前要結合修剪將病蟲枝、干枯枝連同園內落葉一并加以集中燒毀或深埋。同時要對樹冠認真噴1次1:1:100的波爾多液或0.5-0.8波美度石硫合劑、45%晶體石硫合劑40-60倍液。以減少病害傳播。噴施石硫合劑或晶體石硫合劑,可在藥液中加入5-10毫克/升2.4-D。以減少不正常落葉。
2.2加強果園管理
園內土壤要注意深翻改土,增施有機肥和鉀肥,并及時搞好排澇抗旱工作,以增強樹勢,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3樹冠噴藥保護
5-7月發病初期要注意噴藥保護。成年結果樹多在采果前20-30天、采果后及時噴藥。以保護葉片不受病菌侵害。藥劑可選用硫酸銅:生石灰:水=1:2:200的波爾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靈)800-1000倍液、65%代森鋅600倍液等高效低毒殺菌劑。噴藥時要仔細,樹冠枝干、葉背、葉面均要噴到噴勻。
2.4秋冬噴2.4-D
10-11月發現褐斑病引起落葉時,要結合根外追肥,對樹冠噴1-2次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靈)800-1000倍液+2,4-D 10-20毫克/升。2,4-D可防止葉片產生離層,從而減少病害及低溫干旱等原因引起的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