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錦榮
【摘 要】中學化學新課程標準明確了化學教學的基本指導思想,那就是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過程,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主體體現策略思想下開展化學教學活動是實踐新課程標準的內在要求。
【關鍵詞】活動 能力 主體 策略
新頒布的化學課程標準對課程基本理念與目標取向的變化,使與之相關的教學內容與方法、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過程等也要作出相應的轉變,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與課程改革相適應,才能有效突出學生這一學習主體。
一、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化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可謂方法多樣,包括教師向學生展示化學科學的發展歷史和二十一世紀化學發展的宏偉藍圖,介紹化學與人類生存和社會文明的重大關系,使學生體驗“處處有化學”的真情實感;包括重視通過介紹中國化學工業發展狀況及最新成就,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保護環境、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等。除上述宏觀思想教育外,我們也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微觀的教學過程中,其中教學過程中巧設懸念易于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誠然,懸念是對一個問題還沒有得到答案的焦慮心理,它是學生對新知識企盼的興趣來源。化學教學中,巧妙地配合演示實驗設置問題,使學生在觀察、驚嘆、疑問中感受化學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們從心底里就向往學習化學,增強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另外,在每節課的導入時,也可以聯系實際設計一些與本節知識有關的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或者實驗,作為懸念,讓學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為什么”,使學生一上課就興趣盎然,沉浸在樂學的氣氛中。化學教學實踐表明,教學中教師能否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教師對所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的把握,因此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往往在備課時就非常注意對重點、難點教學方法的選擇,而在重點、難點處設置懸念在課堂教學中顯得格外重要,此時設置懸念不僅能避免由于學習內容的抽象性而使學生感到乏味,而且能激發并維持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
二、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學習能力的挖掘
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教學必須考慮到學生學習能力和潛能的挖掘,因為這是確保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過程的重要舉措。結合化學教學實際,我們認為學生化學能力和潛能的挖掘應該注意如下幾個方面。首先,注重學生智力開發。教育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都得到發展,智育即包括化學實驗知識技能的傳授,又包括開發學生的智力。化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培養技能,更要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有了一定潛在的學習智力,學生才能在化學學習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運用,把基礎知識,實驗技能轉化為實踐工作的創造性能力。毋庸諱言,化學教學中,曾經有人認為智力就是傳授化學知識,這顯然是把“智”當作“知”來理解了,這是不全面的。人無知識不行,但光有知識沒有智慧更不行,有了知識不會用,知識就是僵死的東西。顯然,教學中,若對學生的智力開發認識不足或方法不佳,則必然要影響學生的智力開發,從而影響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其次,關注推理能力訓練。推理是根據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推導出一個新的判斷的思維形式,它可分為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歸納推理是從個別的特殊事實推出一般結論的推理。演繹推理則是從一般原理到個別特殊事例的推理。化學教學中注重學生推理能力的訓練,有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教學金屬的物理性質時,從銅、鐵、鋁、金、銀等金屬導電,推出一切金屬都導電,這就是歸納推理,在學習元素及化合物時,在學習了某一族元素的代表元素后經常可推理出同族其它元素的主要化學性質,就是演繹推理,在化學教學中經常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演繹推理,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同時,在學生化學學習發生困難時,教師應積極啟發誘導,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獨立探索克服困難的方法和途徑,以便讓學生學會獨立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培養他們的堅韌性,使學生學習能力發展過程中經受得起任何挫折。
三、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學習情感的升華
化學教學中情感體現的載體是學習主體,即對象是學生。因此,體現情感策略必須確保體現人文思想。我們知道,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的基礎自然科學,在解決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現代化教學中是把化學家認識世界的模式和科學思想方法貫穿在教學過程中,提倡學習主體從目的、需要、動機、情感等方面仔細感悟,體會形成科學認知的過程,把握科學、自然、社會和人類的關系,提倡學生通過認真踏實的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養成尊重他人成果的正確態度,以及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這為化學教育中人文價值的體現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在化學教學中開展科學教育應該有意無意地滲透人文教育,這樣會使課堂生機勃勃,有助于激發并保持學生的思維興奮,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促使學生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學會觀察、思考、歸納和總結。而且也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養,使人獲得理性的、情感的、精神的、體格的等多方面的健全發展,使學生最終成為一個既能創造生活又能享受生活,既懂得尊重他人又善于實現自我的具有完美個性的人。同時,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挖掘教學內容本身內在的規律,依據學生心理特征和認識規律挖掘化學教材中的誘導因素,激發學生用自己的思維能力來體驗探知的全過程,吸引學生的欲望,推動學習進程。
化學新課程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而在不斷的變化,課程改革的核心是突出學生主體。面對在教育教學理念、課程內容及編排方式和教學方式等諸方面均發生巨大變化新課程,我們教師應該積極應對不斷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問題,牢固樹立學生主體體現這一理念。
參考文獻:
[1]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
[2]王美文.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的活動與探究(上).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