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士衛
【摘 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課程改革從開始試驗到全國推廣已經幾年了,一方面它給教育帶來了顯著變化,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教學 變化 問題 課改
一、新課改帶來的變化
1.新課程使教師觀念的不斷更新
在新課程實踐中,教師更加關注教育方式的轉換、學生素質的養成,傳統觀念與現代理念相融合,課程價值觀趨向多元化。老師更加重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2.課程評價更加注重激勵,強調過程
嘗試采用檔案袋、成長記錄、激勵性評語、學分制等多種形式來來綜合評價學生的成長,更加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更加關注不同學生差異的體驗,體現了關注過程的新型課程評價體系的基本要求。
3.教學方式人文化、開放化
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較大轉變,主要以現在:一是創設了人文的教學情境,把人文關懷的理念投射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使學生生活在教育情境中,成長在教育的世界里。二是創設了開放的教育平臺,把學生所學知識延伸到自然、社會、歷史和未來中,在學生的學習世界與生活世界、課程與生活之間架設了一條通路。
4.學習方式轉變到強調主體體驗、合作探究
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認真鉆研、創造性工作,讓學生在思考中學習、在參與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并通過體驗、感悟、,發現和掌握更多的學習方式,
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
二、當前的思想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新課程改革從開始試驗到全國推廣已經幾年了,但是部分中小學教師課堂教學特別是思想政治課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尚存在這樣一些問題:
1.部分教師在教學上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裝舊酒
部分教師似乎接受了新課程,實質上并沒有,上并沒有把新課程理念內化,因此總是不由自主地回到原來的方法體系中,許多思想政治教師只是在有人聽課時候才嘗試著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也僅僅是一種形式,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教師不能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忽視對學生技能的培養與訓練。有些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流于形式,為討論而討論;有些不需要討論的問題,也在組織討論;有些問題需要討論,但只給學生不到一分鐘時間,學生還沒有說上兩三句話,就草草收場。平時上課依然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
2.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認識不明確
一些教師還沒有完全接受新的教學理念,特別是對學生的主體地位缺乏認識,雖然部分老師認識到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也還面臨著如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問題。新課程標準,倡導科學探究的過程,通過改變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比如常見的政治課教學,教師過多的講解、分析和說明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從教學觀念上看,教師仍然把自己作為教學的中心,擔心學生學不會,于是就包辦代替,結果適得其反。
3.教學重認知輕行為的養成
在實際教學中,仍有些教師只管知識的傳授,不管能力和行為的養成,造成學生知行不統一;對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個性、創造性發展的關注不足。新課程確定并重視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強調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具有社會責任感。
4.教學往往整齊劃一,“大家同唱一個調”
用同一要求、標準、教學內容、形式和方法教育學生,勢必造成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常常會出現少數活躍學生或尖子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而另一些同學游離于課堂教學。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良好方式,因為在課堂教學活動的形式中,無論是質疑式、討論式、主題式還是其它的形式,大部分都可以通過小組來實現。在小組內部,可以各有分工,可以互幫互學,可以進行組內交流,小組間的交流和競賽。這樣可以為每個學生創造更多的參與和表現機會,促使他們共同體會學習的樂趣和成長與進步。
總而言之,我們的新課程改革在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的同時,由于教師的觀念沒有及時的改變等原因,使我們的思想政治教學中任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新課程改革杜宇每位老師來說,人人有責,只有不斷的總結成功與失誤的經驗教訓,我們才能不斷的深化思想政治教學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