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婧
輿論普遍認為,房地美的無度貸款、松懈管理是引發此次次貸危機的導火索之一

悲情指數 ★★★★★
2008年9月,政府接管房地美后,戴維· 莫菲特被任命為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直到2009年3月,宣布辭職,他上任只有區區半年的時間。事實上,奧巴馬政府已經把房地美改造成了美國政府的一個分支機構。政府監管部門命令公司負責修改抵押貸款方案條款,購買更多的貸款,重新資助數百萬處于風險中的房主,并且也要放松內部風險控制政策,以便能接受更多有問題的借貸人。在四面八方巨大的壓力下,上任僅六個月的戴維· 莫菲特不得不宣布走人。
據2008年房地美德財報顯示,公司第四季度凈虧損達239億美元。在巨大的壓力下,上任僅六個月的房地美首席執行官戴維·莫菲特(David Moffett)不得不宣布辭職。
危機重創
房地美舊名聯邦住房抵押貸款公司,1970年由國會成立,是美國政府贊助的第二大企業。它以及它的姊妹公司房利美是美國的抵押貸款巨頭,近幾年來,這兩家公司擁有超過500萬的租貸客戶,持有或擔保的住房抵押貸款總額超過5萬億美元。可以說,幾乎全美國超過一半的抵押貸款都由它們發放。而其中公司的多數資產還被打包成各類證券產品在二級市場上出售給了其他各類投資機構。
2008年受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的沖擊,加之涉足高風險的房貸投資,房地美在次貸風波中遭遇巨額的損失,陷入全面危機。
在今年3月房地美公布的財報中顯示,該公司2008財年第四季度凈虧損額為239億美元,每股虧損7.37美元,這一業績遠遠比不上去年同期。2007財年第四季度,房地美凈虧損24億美元,每股虧損3.97美元。在房地美發表的聲明中稱,這一虧損直接導致了其資產價值將進一步低于負債。過去一年里,包括外國中央銀行在內的外國債權人都在紛紛減持房地美的債券。而這種狀況在2009年并不會出現好轉。2009年的一季度,對房地美而言,又是一個艱難的季度,房價的下跌、經濟疲軟將繼續對房地美的業績產生打壓。
房地美狀況的惡化,將會直接影響到美國整個房屋貸款市場的正常運轉。如果房地美因為資不抵債而不得不進行破產清算的話,除大量股東和債券投資者將蒙受巨大受損外,整個美國的住房融資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也將會遭受到直接的打擊,此外,沖擊波還可能蔓延到其他信貸市場乃至整個金融體系,其破壞力恐怕要超過“次貸危機”。
因此,2008年9月,美國政府接管了房地美公司的控制權。事實上,奧巴馬政府已經把房地美改造成了美國政府的一個分支機構。政府監管部門命令公司負責修改抵押貸款方案條款,購買更多的貸款,重新資助數百萬處于風險中的房主,并且也要放松內部風險控制政策,以便能接受更多有問題的借貸人。自政府接管以來,房地美內部一直面臨著執行這些政策計劃的壓力,而房地美究竟有多大的能力能重新實現盈利,完全有賴于政府還將在多長時間里繼續利用該公司推進其拯救房市的計劃。
除此之外,這些行動也給房地美公司帶來了很多附帶損害。今年3月,首席執行官戴維·莫菲特宣布離職。是對監管機構做出讓步,還是追求利潤第一,在兩者之間經常發生沖突,據說這可能是導致莫菲特辭職的主要原因。
閃電請辭
2008年9月,政府接管房地美后,戴維·莫菲特被任命為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直到2009年3月,宣布辭職,他上任只有區區半年的時間??雌饋?,眼下出任房地美的掌門并不算是一份理想的工作。
目前,政府持有相當于“兩房”80%股份的權證,而且“兩房”一直大幅虧損,離政府的退出似乎還遙遙無期。由于公司處在政府的控制之下,公司高管實際上沒有什么自主權,在制定公司長期策略方面,也沒有什么太大的空間。并且他們獲得的薪酬在首席執行官中也可能是最低的,任何總額達到每年100萬美元的薪酬方案都可能會招致公眾和國會的抨擊。
除此之外,房地美的所有主要決定都必須得到聯邦住屋金融局(Federal Housing Finance Agency)的批準,這其中還包括高級管理人員的招聘、解聘和薪酬標準甚至是高管發表講話或接受采訪,也可能會遭到聯邦住屋 金融局的否決。
報酬低、監管嚴格、改革空間小,一切都要服務于政府的政策目標,房地美被視作收歸國有后,首席執行官實際上已經變換了角色——只不過是在扮演監護人而已,出力不討好。
3月12日,戴維·莫菲特請辭后,房地美任命非執行董事長約翰·柯斯基寧(John A.Koskinen)為臨時CEO,并表示公司將與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合作尋找正式CEO的人選。但立法者和奧巴馬政府對于何時結束房地美國有化這一問題卻依然保持沉默,有人猜測,公司很可能將繼續被置于美國政府的嚴格監管之下。
這也由此引發了人們對金融行業未來發展的大爭論。許多人稱,如果美國政府不能或不愿從房地美公司中抽身而出,那么,它將面臨著最終國有化的難題,公司的獨立性也就無從談起。
“國有化”
2008年9月7日,美國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2008年美國國會為監管住房抵押貸款機構而批準成立的聯邦住房金融局將正式接手“兩房”的日常運作。同時,在需要的情況下,財政部將把國會批準向“兩房”提供信貸的期限延長至2009年底,而向“兩房”提供的信貸額度也可以沒有上限。政府接管之后,由這兩家公司借貸、擔保、處理的資金占了新的住房貸款資金的80%。
此外,美國立法者還決定許可這兩家公司獲得多達4000億美元的資金。這筆金額相當于花旗、美國銀行、摩根大通、通用汽車、富國銀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等公司所獲得政府資金的兩倍之多。這可能是有史以來美國政府干預房地產市場最大規模的行動,而這一系列舉措也為房地美公司的資金補充做了了一個“終極保證”。不過,保爾森也說過,接管后“兩房”的管理將不再“以股東收益最大化為目標?!狈康孛涝谡膸椭?,雖然會平安地度過這場危機,但是可能也會付出從此國有化的代價。
而事實上,房地美在度過這場危機后,能不能回到最初的形態上的一個關鍵原因在于資金問題。因為一旦成為獨立的公司,房地美就必須償還政府之前的注資和利息。即使房地美獲得盈利,也要花上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還清所有的政府注資,況且現在基本上沒有人、也沒有什么措施能夠預期公司多久可以轉虧為盈。
另外,政府接管“兩房”還賦予了立法者長久以來就一直追求的能力,即直接影響抵押市場。通過控制這兩家公司,立法者已經獲得了撬動房產市場和國家經濟的杠桿。在這種巨大的誘惑面前,立法者很難放棄這種力量。共和黨議員斯科特·加勒特(Scott Garrett)表示,一旦政府得到一個新的工具,它就不可能輕易放棄?,F在房地美就是政府手里的這種新工具。
目前,房地美有多個未來發展選項:一種可能是徹底的國有化,通過這種形式,政府正式管理房地美,為數百萬的新房貸提供擔保;另一種可能就是公私合營。一旦經濟出現災難性的問題,立法者將明確保障房產抵押市場,嚴厲監管房地美,以確保其進行日常的抵押融資業務。但是,不管房地美的未來是什么,都要等到這場金融風暴退去后,方能看出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