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祥
最近,中國在全國10%的農村試點推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中國近10億農民被納入社會養老制度之中,這意味著中國堵上了農村現代社保制度的一個大缺口,向著現代化目標再次邁進了一大步。它將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為擴大農村內需提供經濟動力,實現中國傳統的家庭養老向社會養老的根本性轉變,具有廣泛的經濟社會意義。
在發達國家,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制度毫無區別。雖然比起發達國家的居民,中國城里人在享受社保的水平上仍然有差距,但從制度上已經獲得了低收入、失業、生病、退休等全方位的保障。而中國在推進現代化進程中,農村發展嚴重滯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其中,公共財政為城鄉居民提供的社會保障方面收入差距超過20倍。目前,社會保障制度每年為城市每個居民提供大約4000元,與農民每年的人均純收入相近。
這導致了農民與城市人口所獲得的社會保障嚴重不平衡。雖然國家已經在廣大農村建立了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解決了農民生存問題和醫療問題,但養老問題卻始終難以破冰。
可以預見,在全國農村建立起普惠式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指日可待,這將意味著在制度層面上中國農村與世界發達國家和中國城市的社會保障制度的缺失問題基本解決了。雖然,中國目前的國情決定了這一制度的全面建立將困難重重,農村保障水平在相當長的一個時間內將相當低,但這畢竟是中國邁向現代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出的一大步。▲(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環球時報2009-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