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 虹
“1元錢1只節能燈”——最近不少大中城市的市民在自己居住的小區里看到了這樣的居委會通知。這是由國家發改委與聯合國合作進行的“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加快推廣節能燈”項目的一部分。中國建筑電氣產業聯盟秘書長何志祥說,中國的從節能減排可以說從節能燈開始邁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有關數據表明,如果我國所有家庭都將白熾燈替換為節能燈,那么全國僅家庭照明一項年節電總量就接近三峽水庫的年發電量。但是這樣一個浩瀚的“三峽水庫”,卻在人們落后的用電習慣中流失。統計顯示,我國城鎮居民的照明用電,約有50%仍依賴白熾燈,在農村居民中,這個數字更高一些。“1元錢1只節能燈”的政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臺的。中國建筑電氣產業聯盟秘書長何志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照明是節能減排的一個重要內容,而在照明領域比較成熟的技術就是節能燈,可以說節能燈的應用在節能減排領域處于核心地位。節能燈的使用,已經成為中國節能減排路上必行的一步。
調光大師照明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俊松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德國、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家比較注重節能減排,在節能燈的使用上比較早,節能燈使用率也較高。據了解,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有近20%的電能用于照明,而照明節能也是美國重要的一項政策。在歐洲家庭中,10%-15%的用電是由照明產生的;在企業里,照明用電比例更是高達35%。由此測算,如果歐洲使用的42億支白熾燈被全部更換成節能燈,歐洲每年節約的電能可供1100萬個歐洲家庭使用一年。
楊俊松告訴記者,“調光大師”節能燈更是在傳統節能燈的基礎上進一步節能20%,大大地拓寬了節能燈的節能潛力。此外,這種燈突破了節能燈原有的節能極限及節能燈不能調光的技術瓶頸,研發出四段調光節能燈。楊俊松舉例說,比如一個房間里安裝了一個70W的調光大師節能燈,需要看書時可以調到100%的亮度即70W,活動時可以調到50%即35W,看電視時可調到25%的亮度,休息的時調到10%即10W即可。
節能燈在國內市場如何推廣也值得關注。有統計顯示,全球90%以上的節能燈在我國生產,我國70%以上的節能燈用于出口,而我國居民節能燈的使用率也遠低于歐美等國家。根據中國照明電器協會理事長陳燕生分析,造成目前我國節能燈產品“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國外的市場需求比較大,使節能燈出口大有可為;另外,國內節能燈生產企業比較多,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一些廠商隨意打壓價格,導致節能燈產品在國內市場認可度偏低。
何志祥表示,中國節能燈市場比較知名的高端一線品牌大都集中在國外品牌,使用范圍多為大型場所室內外照明、高檔餐飲店使用,高收入群體的家居光源使用。比較知名的國內品牌,主要在省會城市、二級市場的大型商照基本被這些品占據半邊江山。出口的節能燈中80%都是給外國的品牌貼牌的,只有20%是國內品牌。何志祥分析說,國際品牌節能燈主要是品牌優勢,而中國的節能燈市場缺乏品牌概念,還是以制造為主,規模相對比較小,缺乏資本運作。楊俊松表示,國外節能燈主要是品牌價值比較高,但并不是說中國品牌的節能燈質量就不行,因為眾多國際大品牌多是在中國貼牌生產的,某國際品牌節能燈的壽命能達到8000個小時,而調光大師的使用壽命在1萬個小時,而且是一級能效。
何志祥表示,目前中國節能燈市場存在一些加工廠以仿造為主、制造不規范、質量上良莠不齊,就像中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服裝市場的混亂局面,缺乏核心技術。楊俊松說,要想改變這種缺乏局面,中國的節能燈廠商應該樹立品牌意識,除了以品質等核心技術取勝外,還要在燈具設計上也力求突破,兼具裝飾性。如調光大師把藝術融入燈具當中,推出包含知名藝術大師的書法、繪畫作品的藝術燈具。▲
環球時報2009-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