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英
[中圖分類號]D632.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9)03-0151-01
信訪工作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一個地方的穩定和發展,是基層工作中始終不能放松的一根弦。信訪作為一種社會活動,早在我國古代即已產生、存在并發展。1995年10月28日,國務院發布了《信訪條例》,該條例規定信訪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采用書信、電話、走訪等形式,向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所屬部門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和要求,依法應當由有關行政部門處理的活動。隨著改革的深化,開放的擴大,經濟的發展,好多長期積累的矛盾和現實的矛盾暴露出來,使得信訪工作任務越來越重,難度也越來越大。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發揮信訪工作的作用,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當前信訪形勢和特點
新形勢下的信訪工作,從信訪的特點分析,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民主法治建設的進步,信訪活動也發生了許多變化,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一)信訪問題的成因日趨復雜
從信訪渠道反映出的問題看,新時期信訪者反映的問題絕大多數都和改革的深度、開放的廣度、經濟發展的速度、群眾承受能力的程度息息相關。
(二)集體信訪占據了主體地位
信訪群眾要求解決問題的心情急切,有的甚至表現較激烈,集體上訪、越級上訪有所增多。
(三)信訪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相對集中
涉及群眾政治、經濟、生活等切身利益的問題大幅上升;涉及有償解除勞動合同人員、家屬、子女就業、錢財物、企業改制、人員管理、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問題增多,群眾反映強烈。
(四)行為激烈的異常信訪和突發事件時有發生
一些群眾抱著“不鬧不解決、大鬧大解決”的思想,有意選“兩會”或重大政治活動期間集體上訪,有甚者赴京上訪,制造不良影響,給企業施加壓力。
二、當前信訪問題的主要成因及根源
為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發揮信訪工作的作用,必須在肯定成績、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工作中的問題和原因。通過幾年的信訪工作實際我們認為造成群眾信訪案件的主要原因普遍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處理不及時,拖出來的上訪。有些行政機關對群眾的上訪,思想上不重視,常常以“忙”為借口拖著不處理。還有少數工作人員因為群眾反映的問題比較棘手,能躲則躲,能拖則拖,結果小問題拖成了大問題而造成上訪。
(二)責任不明確,推出來的上訪。群眾反映的問題,往往是多方面的,有時會涉及兩個以上的部門。部門間相互推諉扯皮,群眾在幾個部門來回轉,既得不到明確答復,也無人過問,只好上訪。
(三)調查不全面,漏出來的上訪。有的部門在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時,只注重解決大的和明顯存在的問題,對于一般問題往往忽視調查處理,反映人認為自己反映的問題沒有得到完全解決,進而上訪。
(四)庇護不處理,捂出來的上訪。有的部門對存在的問題不能認真對待,根本不去調查處理。或者雖作調查,但對查出來的問題處理不到位,群眾認為是自我包庇而上訪。
(五)接待不冷靜,激出來的上訪。有的機關工作人員在接待群眾反映問題時缺乏必要的耐心、誠心和熱心,態度不冷靜,總想三言兩語把人打發走,對群眾的正當要求不愿作合理解釋說明,引起群眾的誤解而上訪。
針對以上五個方面的原因究其思想根源如下:
(一)思想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個別同志對信訪工作在全黨工作大局中的地位認識不到位,服務群眾的意識不強,對信訪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和深入的研究,人為地造成一些社會矛盾和信訪問題。
(二)解決問題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一些同志解決問題怕得罪人,不敢碰硬,使群眾信訪反映的問題久拖不決,激起眾怒。
(三)信訪渠道有待進一步疏通
部分基層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信訪渠道不夠暢通的現象。比如,信息反饋不及時,政治嗅覺不敏感等等,造成工作上的被動。
(四)基層基礎工作還有薄弱環節
主要是信訪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水平還不高,對信訪問題在事前預防、事中化解、事后追究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提高。
三、對信訪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信訪工作是黨和政府發揚民主、體察民情、接受監督、聯系群眾的重要渠道,也是維護社會穩定、反映社情民意的有效措施。在新的形勢下,必須以創新的精神做好這項工作。
(一)增強創新意識,確立信訪工作的新思路
要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把維護好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信訪工作的根本目的,主動改進工作,將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信訪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心竭力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二)健全工作機制,探索超前化解矛盾的新方法
信訪工作的重點在基層,必須不斷加固信訪工作的基礎。一是通過貫徹落實《信訪條例》真正建立起對信訪工作整體重視,層層重視的監督制約機制。二是要健全基層信訪工作網絡,做到把信訪問題解決在發生地,把矛盾化解在本地不越級。三是要建立信訪排查調查制度,避免個訪問題群體化,簡單問題復雜化。
(三)暢通信訪渠道,拓展聯系群眾的新途徑
一是要建立機關信訪制度。機關信訪部門,定期溝通情況,排查各類問題,制定預案,聯手辦案,增強化解矛盾糾紛的力度。二是要創造一個良好的信訪接待條件。三是要擴大視野,把黨員代表、員工代表的批評意見和建議納入信訪網絡,化上訪為下訪,化對立為對話,化消極為積極,使信訪成為群眾向廠、礦獻計獻策的重要窗口。
另外,新形勢下的信訪工作對信訪工作人員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加強信訪部門的基礎管理。更好地發揮信訪工作在維護社會穩定中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