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杰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9)03-0164-0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教育內容要從兒童生活經驗出發,關注兒童的興趣,引導兒童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提供選擇與創造的條件。同時特別強調要注重個體差異,要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使幼兒的學習更有價值,使幼兒的發展更有意義。
一、學齡前教育是重要的基礎教育
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是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普及程度、教育質量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密切相關。幼兒從不會到會、從不知到知、從盲目到有目的的過程中,教育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學齡前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是基礎中的基礎。
二、選擇適宜的教育內容和方式,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在當今社會,每當家長談起教育都會滔滔不絕,我家的寶寶是怎么教育的,都采用了什么教育方法,怎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呢?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的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求,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在飛快旋轉的教育改革洪流中,教育價值、教育觀念、教育本質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一)適宜的品質教育,讓幼兒贏在起跑線上
當我們的教育在激發幼兒的內在動力,喚醒其主體意識的同時,我們有意識地從情感和態度人手,培養獨立、自治、專注、秩序、合作等這些會令幼兒終身受益的品質,而這些品質是在不斷地潛移默化之中進行教育的。
1培養幼兒的獨立、競爭意識
獨立的價值在于自信和自主,因為只有自信才會使他不再依賴別人,而行動與思維才會獨立。因此在培養過程中,我們通常會用鼓勵的語言和眼神給幼兒明確的概念,我相信你,你是最棒的!我們要讓幼兒知道,誠實是做人的資本,自信、自主是成功的關鍵,競爭無處不在,而在競爭中我們要以最好的心態去面對,而不能以任何非法的手段獲取成績。
2培養幼兒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堅強的意志力
在社會領域中,我們要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合作教育包括:鼓勵幼兒與小朋友一起游戲、分享玩具;遵守游戲活動的規則;我們盡可能為幼兒設置一些障礙,在幼兒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輕易幫忙,請幼兒自己來解決,逐漸培養幼兒堅強的意志。
(二)適宜的智能教育,啟迪了幼兒的心智
幼兒園的教育是全面的、啟蒙性的,《綱要》要求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1自我教育
結合幼兒的生活讓幼兒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掌握生活常識、安全知識以增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2社會教育
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讓幼兒了解社會生活中的人和事、了解祖國大家庭、了解世界風俗文化,使幼兒掌握豐富知識的同時,懂得關愛他人,熱愛祖國、熱愛家鄉,使幼兒從小建立民族間團結友愛、和睦相處的道理。
3科學興趣的培養
我們要從科學教育人手,在對幼兒進行現代科技知識教育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讓他們了解和掌握探索自然奧秘的方法。
4語言、藝術教育
語言、藝術教育是啟迪幼兒心靈,陶冶幼兒情操的有效途徑,所以,為幼兒選擇適宜的語言、藝術教育內容,可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適宜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教育內容的有效實施
1榜樣的效應
模仿是幼兒的天性,因此,家長、老師就是幼兒品行的模仿對象。為人父母要真正關心、愛護孩子,在生活中為孩子樹立榜樣。為人師表,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耐心和孩子們交流、談心、和他們一起玩耍,做孩子們的知心朋友,使孩子們在溫暖和愛的環境中成長。
2教育手段多樣化
從世界幼兒教育發展趨勢來看,今后的課程模式將更多的走向融合。在教育教學中,要打破以往那種固定不變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教師要根據兒童心理的特點,以及教學目標、內容來選擇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使幼兒身心得到和諧發展。
三、家、園、社會的相互配合,促進幼兒終身發展
幼兒教育決不是單一的教育,而是幼兒園與家庭、社會共同擔負的責任,現如今的家長將幼兒送到幼兒園的同時也將教育幼兒的責任全部移交給了教師,使得幼兒園、家庭的教育相脫節,造成有些幼兒的雙重性格、加快了幼兒的叛逆性格的提前出現。
1溝通是建立在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橋梁
到了幼兒園,老師教孩子們開始認識自己,教他們學會獨立,并改正自己身上的種種不良習慣,在這種時候,家庭的配合教育非常重要,家庭與幼兒園要多采取談話、家訪、媽媽聯系手冊、手機短訊等形式進行溝通,雙方站在同一立場上對幼兒的不良習慣給予正確的教育。
2以身作則、寬容、禮貌、賞識是父母教給幼兒的最好教育
為人父母,家庭教育應該從自身做起,先搞清楚什么才是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同時,兩人要通過交流達成一致的教育方法,運用自己的良好表率去帶動孩子,讓他們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還要注意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感受美,體會童年的快樂。
總之,對幼兒而言,學習的邏輯是生活的邏輯,而不是系統知識的邏輯。社會是整體的,學習是整體的,發展也是整體的,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教育、怎樣教育,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家庭乃至社會要密切配合,要根據孩子發展的不同時期來確定不同的、教育方式及教育內容,既不要盲從的跟隨,也不要填鴨式的灌輸,只有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個性因人而異的選擇適宜的教育,才能為幼兒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