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城
到了這里,我的眼睛忽然一亮,似乎見到了我想象或印象中出現過的舊成都———這是巴金、艾蕪筆下的老成都。
成都是西南重鎮,據說西藏等地人把去一趟成都當作去一趟北京,成都在西南邊疆各群眾心目中就像首都一樣。而事實上成都的城市建設,一般居民的生活狀況,看上去遠不如南京,整個城市顯得沒有個性。
相反,倒是成都老城區有一處叫“寬巷子、窄巷子”的地方吸引了我。成都老城區仍擁有老房子的地方并不多,據說只剩下兩三處,寬巷子,窄巷子就是其中的一處。現代城市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個性,各個城市的差異不大,風貌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像一個媽媽生的。在我看來,老房子正是各個城市的歷史所在,也是個性所在。
出租車司機把我拉到了“寬巷子、窄巷子”,其實這兒就是兩條百米多長的小巷,到了這里,我的眼睛忽然一亮,似乎見到了我想象或印象中出現過的舊成都——這是巴金、艾蕪筆下的老成都。這里風貌與其他城市迥然不同,不長的老巷中,遍布悠閑的市民,他們往往擺一張方桌,幾把竹椅,一邊喝茶一邊用韻味很濃的四川話侃大山,成都人怡然自得的神態,令人為之慨然。
寬巷子和窄巷子是平行的兩條巷子,其中的老房子基本上是清末民初的建筑,和鎮江的老房子相比,其建筑的清美程度遠不及鎮江西部老城區的房子,而且很少樓房,風格也大體一致,較少變化,值得一看的倒是門楣(即院門門楣),基本是一種木質的“大帽子”,很有些吊腳樓的味道,另外,成都老房子最鮮明的特色就是顏色偏深褐色,給人以凝重、沉穩的感覺。
個性吸引人,特色令人迷戀,而歷史與文化是展現城市魅力的重要內涵。在寬巷子,我看到一個挺大的院落,門口掛的牌子是某某青年旅館,進進出出的竟然都是些外國人,這些外國人放著星級賓館不住,卻偏偏住到這偏僻簡陋的小巷旅館,我想大概就是因為這里的歷史文化氣息吸引了這些來自歐美的外國人,進去再一打聽,有不少外國人是常住這里的,有的是留學生,在中國學習中國的古代文化史,同時又住在小巷汲取中華文化營養,可謂理論與實踐并舉了。而有些則是暫住的外國背包客,俗稱:驢族,有趣的是旅館的門廊上貼滿了小紙條,上面用中英文寫著征求旅途伴侶的相關內容,往往是已有幾女或幾男,征求或男或女,有趣味有品位的人一同前往九寨溝、西藏等地。征求陌生人作為旅伴,大約也不失為一種樂趣吧,而這種樂趣的興起,可能也只能起源于這些幽深的老街舊巷吧。
人人都說成都出美女,可來到成都,發現這里的美女的數量或比例并不多于其他地方,倒是成都的開放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遍布成都大街小巷有一種“交友俱樂部”,這是一種很正規的地方,去的人也一般為白領,但基本是同性相邀結伴而去,我和朋友們去了一個名叫“快車道”的“交友俱樂部”。里面有正規的歌舞表演,同時有西式茶座,男男女女散座其中,如果你覺得某個異性(當然也可以是同性)挺有品位,值得交友傾談,便可寫一張紙條交給服務生,由服務生遞送對方,對方同意了便可過來,或這邊過去,雙方在一起交談聊天,不過茶水、酒、水果盤的收費可不低,店家就是靠這個收費賺錢。據說這種形式目前在成都等大城市挺火。
說到成都,不能不提到川菜和成都火鍋,川菜之辣非一般鎮江人所能承受,無論什么菜上來,都必有一層層紅彤彤的辣椒,真不知道四川人的胃是什么做的。絕大部分川菜辣得使人無法進口,吃了之后,連大便都火辣辣的。據說川菜之所辣,與四川的氣候有關,四川盆地多霧多雨,氣候潮濕,所以多吃辣是一種去寒除濕的最好方法,久而久之,川菜的辣就成了特色。
至于成都的火鍋,我覺得是成都餐飲中最好的東西,比鎮江的各種火鍋都好吃,雖辣,但辣得溫文爾雅,而且目前成都有一種鵝腸火鍋,其鵝腸不像我們這兒的鵝腸下鍋就軟綿而不成型,還咬不動,成都的鵝腸不僅顏色紅潤好看,而且下鍋略燙片刻即又脆又香,特別好吃。朋友帶我去成都的張大胡子火鍋店,那兒生意火爆,去晚了既沒有客人的座位,也沒停車的車位。
而成都大名鼎鼎的“龍抄手”不過就是一種大餛飩而已,好吃不到哪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