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繼銘
未來跟過去10年相比,我國將會處在一個低增長、高通脹的環境中,中
國經濟長期較快增長,靠的還是改革。
在全球經濟遇到這種百年一遇的危機下,刺激政策是各國政府必不可少都要使用的手段,以降低經濟的風險。
但是刺激政策出臺之后,如何保持經濟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平穩發展?從發展中國家來看,尤其是從中國這樣一個傳統經濟體制來看,可能最終還需要深化改革。
現在許多發達國家的經濟指標都出現見底回升的跡象,我國的情況也是如此。2009年三、四月份和一、二月份相比,我國的宏觀經濟明顯出現一些復蘇的跡象,盡管四月與三月有些指標還是出現一些波動,但現在無論是工業增加指標,還是發電、消費、PMI、投資等指標,都出現一些轉好的跡象。
現在的關鍵就是向前看。轉好的跡象是不是只在二、三季度,還會不會扭頭往回走?我認為這個可能性比較小,短期來看,我國宏觀經濟在強大的政策刺激之下,可能增速還會進一步加快。
比如,現在我們看到了固定資產投資在30%左右,那么固定資產投資的一個領先指標就是新開工項目,而它現在增長速度是90%,這意味著未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現在的30%還要快。
又如,在政策的推動下,汽車銷售最近這幾個月非常紅火,增速明顯加快。更重要的還是房地產業,銷售速度明顯加快,有的地區甚至出現了明顯的房價從底部上升的現象。
因此,我們判斷今年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是7.6%到8%,其中主要是政府主導的投資增速在大幅上升,而私人投資增速依然是大幅下滑。
但政府刺激是不可能長期下去的,刺激完了之后,還應該做什么?經濟增長將來到底應當依靠什么樣的動力來推動?
未來跟過去10年相比,我國將會處在一個低增長、高通脹的環境中,中國經濟要長期較快增長,靠的還是改革。以下3方面的改革很關鍵,也很必要。
首先,是稅收改革。現在的關健是要還富于民,要減稅,尤其是減少那些抑制消費的稅。45%的個人所得稅與政府能提供的社會福利不相稱。這些稅收如果能降下來,會刺激消費,不僅是短期刺激消費,而且長期可以鼓勵消費,從而解決中國消費增速相對投資增速過慢的問題。但這個做法最終可能會使財政赤字加大,怎么辦?
發債!這種債是為了減稅,為了提高公共教育、醫療支出。這些政策都是鼓勵消費,有利于經濟轉型,所以,可以叫經濟轉型債。這個債券用來融資,短期保增長,長期調結構。
其次,是土地改革。應該實行土地改革,而且越快越好。2015年之后,中國整體人口結構將出現拐點,老齡化開始,到那時候,再想農村有那么多青年人進城已不可能,只剩下老人了。
再次,是服務領域改革。中國還需要進一步打破壟斷,降低私人資金進入某些服務領域的限制和門檻。比如,醫療教育、文化領域,完全可以讓更多的私人資金介入。
中國有很多高收入者,他們希望享受更好的醫療和教育。這種需求有了,但是這種供給還有問題,而這種供給全讓政府做也不適合。政府辦一個富人醫院,其他是窮人醫院,也不可以,這種工作可以讓私人去做。還有一些領域,比如鐵路運輸領域,私人資金也可以進去,但首先要理順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