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明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外匯市場等金融市場波動劇烈。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不斷變化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走勢獨樹一幟。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自危機以來,大體維持在6.82至6.85的區間內并圍繞6.83波動。與此對應,人民幣兌美元遠期匯率也有波動減緩并向即期匯率靠攏的跡象。
人民幣兌主要非美貨幣的上漲幅度同樣可觀。其中,對歐元漲幅達到15.7%,對日元的漲幅達到13.69%,而對英鎊更甚,英鎊兌人民幣下跌了近29%。
人民幣獨立強勢行情來自兩方面因素的推動。
首先,在維穩政策指引下,人民幣相對于美元匯率運行平穩。
一方面,全球經濟衰退,中小企業出口受阻,生存艱難。國內經濟要由依賴外需的增長模式,轉向內需增長來帶動。但是內需的啟動絕非短期內能見到明顯效果的,外貿行業短期仍是保持經濟增長,解決就業所依賴的行業,因此,人民幣匯率繼續升值不符合當前的政策目標。另一方面,在歐洲、美國這兩個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進入經濟衰退、需求減弱的情況下,中國出口遇到嚴重問題。但是在主要的經濟體都出現衰退的情況下,沒有哪個國家能再以大出口來實現經濟快速復蘇,所以貨幣貶值在本輪衰退中不會有所作為。
并且,在目前金融危機深化,歐美等國家一些機構的熱錢已經選擇不計代價地流出中國。在熱錢回流救火的情況下,全球經濟不景氣將繼續推動“熱錢”從中國流出,從而進一步削弱中國的流動性。所以在升值和貶值都不是明智之舉的情況下,人民幣兌美元的平穩運行是當前匯率政策的一個重點。
其次,在金融危機期間,人民幣對其他非美貨幣的上漲,主要還是由于非美貨幣兌美元的跌幅太大。
從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來看,美元對非美元貨幣匯率是影響人民幣對非美元貨幣匯率的重要變量,中國央行只可以干預和控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或人民幣對非美元貨幣的匯率水平,如果確定了其中一個匯率水平,人民幣對其他貨幣匯率就必須通過套算確定。
也就是說,中央銀行只能控制其中一個匯率。目前,央行主要是控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中間價,而人民幣對非美元貨幣中間價波動相對較大。
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基本保持穩定的條件下,人民幣對非美元貨幣匯率波動幅度主要受國際金融市場上美元對非美元貨幣匯率的變動影響,這一波動幅度直接傳遞到人民幣對非美元貨幣匯率的水平上來。
歸納結論:首先,未來一段時間內央行應會繼續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其次,國內的宏觀經濟形勢以及美元指數的短期走勢都不支持人民幣升值。最后,督促人民幣升值的國際政治壓力減弱。所以我個人認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維持窄幅震蕩調整的態勢。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人民幣兌非美貨幣的走勢將取決于它在外匯市場兌美元的強弱程度。如果美元走強,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維持穩定,則兌其他非美元貨幣可能會繼續升值;如果美元走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維持穩定,則兌其它非美元貨幣會保持相對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