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9日來自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重慶行政學院、重慶社會科學院等重慶市哲學界的學者50余人在西南政法大學就“懷疑論與實踐標準”問題進行研討。
在討論會上,西南政法大學文學平博士闡述了他對“懷疑論與實踐標準”這一問題的三個主要觀點:第一,近代哲學首要問題就是處理懷疑論的問題,為人類知識尋求可靠的根基。但近代哲學經過漫長而艱苦的探索并沒有到達目的地。第二,近代哲學家們沒有為人類的知識提供一個確定性、可靠性的根基。馬克思把思維是否具有真理性當作一個理論問題來探討,馬克思對知識是否具有確定性問題,訴諸實踐論證,認為只有實踐才能解決此問題。而傳統知識論卻把知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當作一個理論問題,而不是一個實踐問題。這是馬克思與近代哲學思想的一個差異。第三,隨著近代科學知識的巨大發展和進步,人們把實踐抬到了檢驗理論之對錯的寶座,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如果把實踐抬到至高無上的地位來檢驗真理的真偽,那又用什么來檢驗實踐的對錯呢?實踐本身要不要檢驗?實踐的好壞對錯由什么來檢驗?
圍繞以上觀點,與會學者主要從“懷疑主義本身和知識的可靠性基礎問題”、“實踐概念”以及“實踐標準”等方面進行了多角度、多視野探討。
西南政法大學的王貴明教授強調要注意區分兩種懷疑主義,一種是方法論意義上的懷疑主義,一種是本體論意義上的懷疑主義。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有學者充分肯定了懷疑主義的價值,認為文博士提出的問題對于我們今天處理人和對象世界的關系是非常有意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如果能解決這個問題,那么它就能實現新的理論創新。
有學者指出,要弄清知識的可靠性根基純粹從知識論的角度或從理論的角度是永遠也解決不了的問題,因此必須跳出這個范圍,走向實踐。
有學者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的“唯一”有不同看法。認為這個“唯一”的提法是有問題的,確切說,應該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終標準”。(重慶郵電大學張麗紅供稿)
責任編輯:陳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