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亞雄 林懷藝
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用科學社會主義武裝全黨、教育干部和群眾,引導他們科學認識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國家思想政治建設中的一項重大任務。自1988年原國家教委根據黨中央的有關規定把“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作為全國高等學校碩士研究生的一門公共政治理論課后,高放教授便嘔心瀝血,致力于編寫高質量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教材。在二十年的時間里,高放教授帶領他的學術團隊五易其稿,一稿勝過一稿,一稿優過一稿,把最美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廣大教師、學生和讀者,充分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理論工作者的執著追求和高尚風格。
由高放、李景治、蒲國良三位教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第五版,優點突出,特點鮮明,它縱橫交錯、博古通今;史論結合,以理服人;是非對比,啟迪思維;簡潔明了,精而管用。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它體現了“三個面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視野,讀來令人心胸開闊、學有所獲;討論令人各抒己見、研有所得;掩卷令人回味無窮、思有所成。因而,說它是一部教材力作,一點也不為過。
首先,這是一部面向現代化的教材。正因為它面向現代化,所以它充滿現代氣息,真正做到了把社會主義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賦予社會主義以嶄新的人類文明的生機活力。“兩個必然”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核心內容,但在“一球兩制、資強社弱”的情況下,要向學生理直氣壯地闡釋“兩個必然”原理,絕非易事。一些科學社會主義教材之所以說服力不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們缺乏與時俱進的理論自覺,不但體系陳舊,而且所使用的材料、所表述的觀點、所得出的論斷,還停留在以往的水平上,難怪讀者覺得“不解渴”甚至有被欺騙的感覺。與此不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第五版不但在結構、體例上推陳出新,而且在理念、內容上新意迭出,它著眼于全球化時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上層建筑、階級結構和國際關系的新變化,既肯定資本主義對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又剖析當代資本主義的種種弊病,特別是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社會主義因素在不斷積累的事實,表明社會主義仍然是人類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緊密結合當代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來闡釋“兩個必然”,這對學生堅持理想、堅定信念、打破資本迷信,意義十分重大。
其次,這是一部面向世界的教材。正因為它面向世界,所以它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魄,通覽世界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第五版從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說起,分析了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的出現、定型、推廣和失敗,探討了當今社會主義國家各具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評介了資本主義世界各類社會主義流派,在此基礎上,把當代世界社會主義歸納為九家,劃分為大三家(共產黨的科學社會主義、社會黨的民主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政黨的民族社會主義)、中三家(綠黨的生態社會主義、托派的社會主義和極左派共產黨的社會主義)和小三家(無政府社會主義、曲方學者的社會主義和當代空想社會主義)。可以說,如果沒有對社會主義思想史、社會主義流派史、社會主義運動史、社會主義政黨政治史等等的深刻把據,是很難做出這種獨到的劃分的。以往我們曾經犯過用蘇聯模式來“卡”社會主義的錯誤,現在又有些人用中國經驗來“框”社會主義,把本該多樣化的社會主義的實現形式,變成一種非此即彼的教條主義,所以覺得社會主義的路越走越窄,這是很可悲的。只有打破這種“唯我獨社”、“唯我獨尊”的思維,以世界眼光看待社會主義,以科學態度對待科學社會主義,我們才能深信,只要人類對公平、共富、自由、民主、人權、和平等理想的最美好追求沒有泯滅,社會主義在世界各地就必將通過那里的人民自愿選擇的方式,為自己開辟成長壯大的道路;才能尋求科學社會主義迎接其他社會主義流派挑戰,依靠真理的力量重新贏得尊嚴和榮譽的必山之路。
再次,這是一部面向未來的教利。正因為它面向未來,所以它充滿了對人類未來走向的人文關懷,堅信社會主義是世界人民的人間正道。2007年,黨的下七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從那時起,“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成為理論界關注和研究的一個重點問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第五版在厘清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則和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區別和聯系的基礎上,揭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六條基本原則,即人類社會從資本主義發展到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一個客觀的、自然的歷史進程;人類社會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進化必須經過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自覺的、長期的斗爭才能實現;人類社會從資本主義發展到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目標是實現人的解放;人類社會從資本主義發展到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必須要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政黨的正確領導;人類社會要從資本主義發展到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必須掌握政權;人類社會要從資本主義發展到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掌握政權后,還要經歷幾個歷史階段才能逐步建成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這六條基本原則高屋建瓴、氣勢磅礴,劃清了科學社會主義與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流派的界限,點明了科學社會主義學科命中,注定、義不容辭的主旨——探求社會進步、人類解放的規律,致力于實現每一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崇高事業。讀者不難從中明白,既然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與每一個人的福祉密切相關,那么,為了人類更加美好的明大,我們就要既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又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的健康發展。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第五版既堅持“一個面向”,又十分重視聯系中國、突出中國,跳動著一顆為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興旺發達出謀劃策的拳拳之心。這也是該教材值得提及的一個品格。
鄧小平在晚年曾經深情地說過:“社會主義是可愛的,為社會主義奮斗是值得的。”仔細品讀高放教授等主編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第五版,我們對這一句話的深刻內涵和無窮意蘊,又有了更加深刻的體味。
責任編輯:向波
曾亞雄 林懷藝
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用科學社會主義武裝全黨、教育干部和群眾,引導他們科學認識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國家思想政治建設中的一項重大任務。自1988年原國家教委根據黨中央的有關規定把“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作為全國高等學校碩士研究生的一門公共政治理論課后,高放教授便嘔心瀝血,致力于編寫高質量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教材。在二十年的時間里,高放教授帶領他的學術團隊五易其稿,一稿勝過一稿,一稿優過一稿,把最美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廣大教師、學生和讀者,充分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理論工作者的執著追求和高尚風格。
由高放、李景治、蒲國良三位教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第五版,優點突出,特點鮮明,它縱橫交錯、博古通今;史論結合,以理服人;是非對比,啟迪思維;簡潔明了,精而管用。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它體現了“三個面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視野,讀來令人心胸開闊、學有所獲;討論令人各抒己見、研有所得;掩卷令人回味無窮、思有所成。因而,說它是一部教材力作,一點也不為過。
首先,這是一部面向現代化的教材。正因為它面向現代化,所以它充滿現代氣息,真正做到了把社會主義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賦予社會主義以嶄新的人類文明的生機活力。“兩個必然”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核心內容,但在“一球兩制、資強社弱”的情況下,要向學生理直氣壯地闡釋“兩個必然”原理,絕非易事。一些科學社會主義教材之所以說服力不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們缺乏與時俱進的理論自覺,不但體系陳舊,而且所使用的材料、所表述的觀點、所得出的論斷,還停留在以往的水平上,難怪讀者覺得“不解渴”甚至有被欺騙的感覺。與此不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第五版不但在結構、體例上推陳出新,而且在理念、內容上新意迭出,它著眼于全球化時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上層建筑、階級結構和國際關系的新變化,既肯定資本主義對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又剖析當代資本主義的種種弊病,特別是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社會主義因素在不斷積累的事實,表明社會主義仍然是人類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緊密結合當代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來闡釋“兩個必然”,這對學生堅持理想、堅定信念、打破資本迷信,意義十分重大。
其次,這是一部面向世界的教材。正因為它面向世界,所以它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魄,通覽世界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第五版從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說起,分析了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的出現、定型、推廣和失敗,探討了當今社會主義國家各具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評介了資本主義世界各類社會主義流派,在此基礎上,把當代世界社會主義歸納為九家,劃分為大三家(共產黨的科學社會主義、社會黨的民主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政黨的民族社會主義)、中三家(綠黨的生態社會主義、托派的社會主義和極左派共產黨的社會主義)和小三家(無政府社會主義、曲方學者的社會主義和當代空想社會主義)。可以說,如果沒有對社會主義思想史、社會主義流派史、社會主義運動史、社會主義政黨政治史等等的深刻把據,是很難做出這種獨到的劃分的。以往我們曾經犯過用蘇聯模式來“卡”社會主義的錯誤,現在又有些人用中國經驗來“框”社會主義,把本該多樣化的社會主義的實現形式,變成一種非此即彼的教條主義,所以覺得社會主義的路越走越窄,這是很可悲的。只有打破這種“唯我獨社”、“唯我獨尊”的思維,以世界眼光看待社會主義,以科學態度對待科學社會主義,我們才能深信,只要人類對公平、共富、自由、民主、人權、和平等理想的最美好追求沒有泯滅,社會主義在世界各地就必將通過那里的人民自愿選擇的方式,為自己開辟成長壯大的道路;才能尋求科學社會主義迎接其他社會主義流派挑戰,依靠真理的力量重新贏得尊嚴和榮譽的必山之路。
再次,這是一部面向未來的教利。正因為它面向未來,所以它充滿了對人類未來走向的人文關懷,堅信社會主義是世界人民的人間正道。2007年,黨的下七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從那時起,“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成為理論界關注和研究的一個重點問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第五版在厘清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則和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區別和聯系的基礎上,揭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六條基本原則,即人類社會從資本主義發展到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一個客觀的、自然的歷史進程;人類社會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進化必須經過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自覺的、長期的斗爭才能實現;人類社會從資本主義發展到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目標是實現人的解放;人類社會從資本主義發展到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必須要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政黨的正確領導;人類社會要從資本主義發展到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必須掌握政權;人類社會要從資本主義發展到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掌握政權后,還要經歷幾個歷史階段才能逐步建成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這六條基本原則高屋建瓴、氣勢磅礴,劃清了科學社會主義與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流派的界限,點明了科學社會主義學科命中,注定、義不容辭的主旨——探求社會進步、人類解放的規律,致力于實現每一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崇高事業。讀者不難從中明白,既然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與每一個人的福祉密切相關,那么,為了人類更加美好的明大,我們就要既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又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的健康發展。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第五版既堅持“一個面向”,又十分重視聯系中國、突出中國,跳動著一顆為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興旺發達出謀劃策的拳拳之心。這也是該教材值得提及的一個品格。
鄧小平在晚年曾經深情地說過:“社會主義是可愛的,為社會主義奮斗是值得的。”仔細品讀高放教授等主編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第五版,我們對這一句話的深刻內涵和無窮意蘊,又有了更加深刻的體味。
責任編輯: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