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燁
大規模生產和賺錢,都不是梅花表的第一追求
“當父親把這家企業交給我時,他就像給了我一個珍貴的盒子,盒子里有家族的傳統,有對品牌延續的責任和使命感,而不只是給了我一個制造手表,或者賺錢的工具?!比鹗縏ITONI(梅花表)第三代掌門人、公司現任CEO丹尼爾?史洛普接受《經理人》專訪時說:“我個人的目標,是保持梅花表品牌及公司的長遠存在和繁榮,同時保持其在各個方面的獨立性?!?/p>

這點讓他感到很自豪。自1981年接掌公司以來,過去28年里,梅花表仍然像在他祖父和父親手中那樣,是高端品質與瑞士傳統造表藝術的代名詞。2009年,梅花表已滿90周歲(1919年創立至今)。
自1959年接到來自中國的第一筆訂單,梅花表已經進入中國整50年。5月21日,梅花表在北京舉辦了隆重的慶祝活動,在這天,梅花表還向全球發布了限售1919只的90周年紀念款腕表,每只手表都有自己的編號?!督浝砣恕凡稍L史洛普時,他所戴的就是這款腕表,編號為0001。
談到當前的金融危機,史洛普很自信,他說這場危機對公司沒有任何影響。那么,梅花表的這種對危機的免疫力來自哪里?
不會被動等待
98%的梅花表都是從瑞士出口到國外,經濟起伏和匯率,都將對梅花表有非常大的影響。史洛普說,經濟起伏是常事,梅花表已經習慣了應對這種短暫的危機?!昂芏嗥髽I只會在經濟增長時發展,經濟不好時,他們就不知所措,而我們不會,我們積累了很多應對危機的經驗,一般的危機難不倒我們?!?/p>
這些應對經驗大概有6條:首先是制定有前瞻性的計劃;其次是零庫存,每只梅花表都為訂單而生產,產量基本等于銷量;第三是穩健的財務策略,梅花表的負債率非常低;第四是節省不必要的開支,花費謹慎是其家族的一大傳統;第五是對投資和風險的嚴格控制;最后則是靈活的工作模式(在歐洲很普遍),經濟環境不好時,可以根據員工的要求,調整有效工作時間,比如每天只工作6個小時,這樣,員工既不會失業,公司也可合理控制產能。
“我們不會被動等待”,梅花表將在研發上投入更多資源,聘請專業公司進行策劃,升級梅花表的品牌形象。在占其收入超過60%的中國市場,新專賣店不斷開業,從一線城市走向二線市場,還加大了人員培訓和市場推廣的力度。2008年,在進口表銷售排名中,梅花表排在帝舵、勞力士、歐米茄等品牌之后,排在西鐵城之前,位列第7。
與前后這些幾萬人的大公司相比,不論生產規模,還是雇員規模,梅花表都屬“小而強型”的,“這么比起來,我們沒有必要削減開支,只要再提高效率就好了?!笔仿迤招χf道。
品質高于一切
品質高于一切—即便是遇到了利益的誘惑。
對于高品質的追求,是這個家族幾代人堅持的經營傳統?!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改變的”。過去90年中,梅花表有機會像今天的Swatch集團那樣,成為擁有幾萬名雇員、每年幾百億銷售額的鐘表企業。然而,規模和賺錢都不是梅花表最熱衷的選擇。對這個家族而言,最能讓他們感到自豪的,是在幾百年甚至更久遠之后,這個品牌仍然被很多人喜愛,它仍然被看作是高品質機械表的象征。
直到今天,梅花表還保持著手工制表的傳統,在瑞士總部的制表工廠里,制表工匠僅有55名—你也許不太相信,但確實如此—他們每年制造超過15萬只梅花表,這些手表銷往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這里工作時間最長的工人已經超過40年。
采訪中,史洛普始終強調一點,大規模生產不是梅花表所追求的目標—事實證明也是如此,梅花表每年只增加10%的產量。剛剛吃過午餐的史洛普借題發揮說,梅花表的經營思路如同他吃自助餐一樣,他不會盡可能地多吃,而是以吃好為標準,要享受這頓美食。
因此,梅花表對于高品質的追求近乎到了苛刻的地步,甚至不惜放棄賺更多的錢。制表的所有重要環節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絕不外包,從零件裝配直到最終質檢,所有流程都在公司內部進行控制。對史洛普來說,高品質絕不僅僅指好的產品質量,它還包括優秀的執行力,好的內部管理,與合作伙伴融洽的關系等等。
堅守自己的節奏
熟悉梅花表經營風格的人都知道,梅花表廣告做得不多,也不請代言人。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史洛普不希望梅花表成為那種可以用來炫耀的商品,他更加看重表與人的情感聯系?!拔覀儠涯繕撕唾Y源集中在25~40歲這個群體上,他們喜歡高質量的機械表,而不是為了炫耀才買表,追求奢侈品的人群,不是我們的目標消費者?!?/p>
史洛普說,梅花表對危機的免疫力,也來自于最近幾年中,市場對梅花表的需求非常大,而公司卻沒能滿足這些需求。但他仍然固執地堅持,每年只增加10%的產量,絕不會像其他企業那樣,每年增產40%到50%。
不因需求旺盛而擴張,保守的策略,使得梅花表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仍然保持一貫的增長節奏,不受外力影響,“今年不會低于10%的增長。”史洛普說。一切都在計劃之中,梅花表現在所執行的各種方案,沒有因金融危機而改變,“我們的重點是加強品牌形象,不會縮減廣告投入,或者其他方面的開支,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史洛普已經記不清楚,他拒絕過多少次其他大企業的合并請求,因為他知道,一旦成為某家鐘表集團的一份子,家族的經營傳統和品牌內涵,將很快被同化,甚至是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