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缺陷:缺乏專業開發與建設的研究機制,尚未形成企業界與學術界參與專業建設的機制。從物流產業、物流相關行業、區域物流等經濟視角對上述缺陷進行分析,可以揭示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得出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必須立足于物流產業、行業及區域物流的結論。
關鍵詞: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經濟視角
專業建設是高職教育的重要方面。由于我國高職教育發展歷史短,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也不過是幾年的時間,因此,在高職專業建設制度與機制方面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高職專業建設機制的缺陷主要表現為:尚未形成完善的高職教育專業建設機制,基本上仍沿用學科教育的專業建設方式,不符合高職專業開發、建設與發展的需要。這種缺陷阻礙著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縱深發展與科學發展,不能適應物流業發展對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需求。因此,缺乏有效的專業建設機制是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的機制缺陷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缺乏專業開發與建設的研究分析機制(包括對產業、行業、區域和企業的研究分析)、尚未形成行業協會、企業界、學術界共同參與專業建設的機制。
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上述缺陷,包括人們對高職教育的認識不足,教育體制、制度、機制的不夠健全,專業建設對物流產業、行業管理、區域經濟、物流管理工作崗位等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等。可以說既有觀念的原因,也有教育與經濟等層面的原因。
物流產業邊界不清晰影響專業建設
由于物流產業在我國屬于新興產業,帶有明顯的新興產業邊界不夠清晰的特征,集中表現為物流產業尚未完全獨立,而是分散在不同產業領域之中。因此,物流產業還不夠成熟。這種特征致使物流管理專業的產業界限不夠明顯,影響了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的針對性。
物流產業具有集成性、復合性、綜合性,這些特征是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必須考慮的產業范圍內的問題。物流是若干領域經濟活動的集成,是集現代運輸、信息網絡、倉儲管理、流通加工、營銷策劃等諸多業務技術門類于一體的多學科、多領域的綜合管理科學,因此,對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層次的。隨著現代物流業向高端物流和信息流的發展及綜合物流業的形成,需要擁有一批善于運用現代信息手段、精通物流業務、熟悉物流運作與管理的人才。
物流產業屬于服務產業,是以物流活動為基點的,其主體是非生產性的、服務性的。物流產業通過服務提高物的附加值,這個附加值的形成是物流活動過程中投入的勞動轉化形成的。物流產業是從流通產業中分化出來的,并滲透到生產領域。由于物流產業的這種復雜性及其發展趨勢的特殊性還不是十分清晰,所以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邊界也不夠清晰。因此,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需要深入研究物流的各種屬性,才能準確把握專業建設的方向。
物流服務的對象是工業、農業、商貿業等產業之間的物品流動,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政府、企業與消費者之間,地區與地區、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物品流動等,都離不開物流服務。因此,物流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基礎性產業。這個產業特征,一方面決定了該專業學生就業門徑的廣泛性,適合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另一方面決定了對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既有共同點,同時也有差異性,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的人才只有滿足了這個要求,才能真正適應物流產業的需要。但是,在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中,許多學校僅考慮到了共同點,而缺乏對差異性的考慮,使各學校培養的學生基本相同,而現實中的物流管理工作崗位對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
物流產業不成熟影響專業建設
從我國物流產業成長狀況看,物流業已具備了產業形態特征,其主要標志是已經形成了眾多的為社會和物流市場提供物流服務的物流組織。雖然現代物流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第三方物流和專業化的物流服務組織提供的社會化物流服務規模僅占整個物流規模的20%左右,但是,隨著社會分工及專業化發展,這一比例在迅速提高,伴隨這一發展進程,物流產業的特點也將越來越明顯。這種物流產業發展的不成熟狀態也影響到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建設與發展。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需要對物流產業的成長狀況有較全面的了解。但是,無論是已經開設的,還是準備開發物流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都對物流產業的成長狀況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甚至沒有意識到物流產業的存在。許多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只是意識到物流業在我國發展迅速,意識到物流業的人才需求情況,在準備工作和其他許多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就開發專業,沒有認真考慮專業的可持續發展等深層次問題。這種狀況必然影響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后續發展,影響專業特色的形成。
我國的物流產業不僅已經具備了明顯的產業特性,而且已經形成了六個業態。這些業態構成了現代物流業的六大行業:(1)運輸業,包括鐵路、公路、水運、空運、管道及裝卸搬運等。(2)代理業,以中介的身份代委托人辦理受托事項的業務,主要有單一代理與部分多式聯運。(3)倉儲業,以倉庫存儲業務為主體,提供單一倉儲服務與部分配送服務。(4)流通加工業,屬于倉儲業的衍生行業,指在不改變貨物外在形態的前提下進行簡單加工,包括為客戶拆包分裝、貨物分揀、條碼標簽的粘貼等。(5)配送業,以各種配送業務為主體,包括城市間、城市內及企業內部的各類配送活動,有單一配送與部分倉儲、多式聯運、區域分撥及工具租賃等。(6)物流信息業,以提供物流信息、咨詢為主要業務,進行物流信息網絡經營與管理、物流信息系統開發、物流戰略與規劃等活動。現代物流企業一般是上述六大業態的有機整體,其業務大多是上述各種業務的復合而不是簡單加總。這六個業態是當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開發、建設與發展的產業或行業根基,需要對這些業態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然而,由于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缺乏研究意識,缺乏對物流行業的研究,甚至認為高職教育以教學為主,不是研究型院校,不需要進行學科和學術研究,缺乏全面、深入、動態地對職業崗位發展現狀及趨勢等前沿問題的了解,因此無法準確把握與專業有關的產業發展狀況,影響了專業的職業針對性。同時,缺乏專業研究梯隊與專業帶頭人,即使有帶頭人,由于大部分高職院校來源于沒有學術研究要求的中專、專科和職業大學等學校,長期以來缺乏學術研究的意識和習慣,沒有形成研究的環境和氛圍,加上現有學校管理制度與用人機制等存在問題,為數不多的帶頭人也很難有扭轉全局的能力。因此,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而言,缺乏對物流業態的研究,缺乏對職業背景的分析,其專業建設必然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
行業特點對專業建設的影響
與物流產業的邊界不清晰相一致,由于物流分散在不同行業部門,行業職業類別也不夠清晰,行業管理處于分散交叉狀態,沒有形成獨立的行業管理部門,也使得物流行業管理邊界模糊。
從行業管理權限看,物流的功能與運作主要由交通運輸部門管理,同時,物流與許多產業部門相聯。由于物流業從傳統貨物運輸分離出來,并且其核心功能是運輸、倉儲、配送業務,主要歸屬于交通運輸部門管理,物流管理專業建設與交通運輸部門的人才需求密切相關,與其他各類交通職業教育一起成為交通事業發展的基礎。因此,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需要立足于交通行業,需要對交通行業進行全方位的研究。
與物流業密切相關的產業部門主要有:物流基礎設施業(如公路、鐵路、港口、機場等)與物流裝備制造業(如貨運汽車、火車、輪船、管道、集裝箱等相關制造業)。這些產業部門的發展與現代物流活動的效率、效益、服務的市場范圍及規模有著直接的產業關聯。從產業技術基礎看,物流產業技術主要是與提高物流活動的效率及效益有關的信息技術、系統技術、管理技術等組成的技術群。明確這些產業部門的關聯性,才能立足于行業建設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真正做到面向行業培養物流管理人才。
行業是企業之上的更高層次的經濟系統,是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間的中間環節。在我國經濟體制的兩個轉變過程中,國民經濟管理體制由部門管理向行業管理轉變,隨之產生了行業中介組織,即行業協會,進行行業內的自我協調、自我約束,代表行業向政府反映共同要求并協助政府實施和貫徹政府的方針政策,為推進產業的有序、協調發展發揮重要作用,行業協會是對本行業的狀態、規律和發展趨勢了解最為全面的機構。
正是由于行業協會的這種特殊職能,英國、加拿大、德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在高職專業開發與建設過程中,始終有行業協會參與。行業協會的這種特殊職能意味著無論哪類高職專業,通過行業協會深入了解行業及其發展,是最為有效的捷徑。高職教育培養目標決定了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必須與行業建立緊密聯系,隨時了解行業。了解行業意味著了解職業崗位,但是,有兩個方面的因素制約著我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與行業協會建立聯系。其一,由于物流分屬不同的行業領域,逐一建立關系難度很大,這影響到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與行業關系的建立,致使許多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與行業缺乏聯系,影響了專業的行業針對性與適應性。其二,由于高職缺乏與行業的聯系,缺乏通過行業了解企業、滲透到企業的橋梁或紐帶,沒有建立起利用行業協會了解企業人才需求的渠道,高職教育了解行業、企業最有效的渠道被堵塞,對企業的了解及建立行業內的企業關系主要通過單一企業的通道,增加了高職教育專業開發與建設的成本,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難度。
區域物流發展狀態對專業建設的影響
高職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眾化教育,高職教育必須面向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因此,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需要對區域物流發展狀況水平、特征與趨勢等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由于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既有水平差距,也有結構差異,區域經濟的這種差距必然形成物流的地區發展水平與結構的差別。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不同區域的物流向現代物流發展,但是,西部地區、中部地區和東部地區的區域物流存在差距。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需要立足于本地區物流發展實際,根據地區物流發展需要進行開發與專業建設。(2)我國不同區域的物流基礎設施條件差距較大,各地區的公路、鐵路、航空、水運及管道運輸等多種運輸方式及物流節點還沒有完全有機銜接,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處理等物流基本活動還沒有完全集成,地區物流的實際操作與管理也存在較大的差距。這些反映到區域物流人才需求上,致使物流管理人才需求不僅有數量差別,而且人才需求的層次、知識、能力、素質等內涵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不僅需要具備不同能力和知識結構的物流管理人才,而且對物流管理人才的適應能力、操作能力等的要求也不同。
上述區域物流的差距,要求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需要對本地區的物流發展狀況與物流布局進行深入研究。(1)要運用區域經濟和物流經濟分析工具,對本地區物流業的發展水平、規模、結構等進行研究,才能對該地區的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層次、規模、規格有準確的了解和預測,減少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的盲目性。(2)區域物流管理人才是區域物流發展的要素之一,應把物流人才要素放在區域經濟發展要素當中,運用要素稟賦等區域經濟分析工具,研究區域物流發展對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內涵,在研究的基礎上進行該專業的開發與建設。(3)高職專業建設要深入研究區域經濟與區域物流的發展水平和布局,根據物流人才需求的數量、層次、結構等不同情況設置專業和專業方向。例如,經濟比較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和環渤海地區是我國物流業相對集中的地區,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相對較大,這些地區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設置也比較集中,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深入研究如何避免專業的重復建設,形成各具特色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需要切實深入地進行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機制創新,以滿足該專業不同的人才需求,保證畢業生就業。
然而,當前許多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缺乏對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基礎研究,缺乏運用區域經濟與區域物流分析工具的意識和能力。使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的區域針對性受到影響,難以持續保證畢業生就業。這種基礎研究的欠缺,影響到該專業形成專業特色,影響到專業的社會服務能力,影響到該專業的科學發展及可持續發展。因此,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不僅需要針對區域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現狀,更要面向區域物流發展的未來,在科學預測區域經濟與區域物流發展的基礎上,確定人才培養的規模與規格。
結論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開發與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要有正確的專業建設思路與科學的制度外,還需要建立兩個方面的機制,即必須建立對該產業、行業、區域的研究機制;必須建立由行業協會、企業界、科研人員、學校專業建設人員共同參與的機制,才能使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建設更加科學合理。
參考文獻:
[1]王明倫.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2]訚金童,等.職業院校教育教學管理的理論與實踐[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周建松.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4]劉福軍,成文章.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5]潘維琴.高職院校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遼寧高職學報,2005,(10).
[6]謝勇旗.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作者簡介:
索德拉圖(1957—),男,達斡爾族,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專業建設、實踐教學、物流教育、教材建設、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