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項目教學法是指師生通過共同實施完整的項目進行的教學活動。本文通過一個實際項目,介紹項目教學法在中職網絡技術實訓課中的實際運用,闡述了項目教學法的實施過程,并指出了實施項目教學法的一些注意事項。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網絡技術;實訓;建構主義
當前,信息化的發展日新月異,商業競爭也日益激烈,企業管理日趨成熟,人才競爭也日益激烈,計算機網絡專業作為與社會接觸十分密切的專業,理應走在改革的前列。因此,該專業所培養的人才不但應具有超群的技術與技能,而且應該具有一定的自主創業能力。
中職學生普遍存在以下問題:(1)入學分數低,有很多學生都沒有檔案,也沒有參加過中考;(2)學習習慣不好,主動學習和總結能力不高,學習自信心不足;(3)理論基礎差,不愿意上純粹理論講授類課程;(4)頭腦靈活,但是動手能力較弱;(5)耐挫能力差,遇到困難就逃避。而計算機網絡專業的絕大部分教材是大專或本科的教材,這些教材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都達到了一定水平,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而言學習起來有些難度。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針對中職學生的特點,實施卓有成效的技能教學呢?如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掌握一技之長,成為有用人才,讓他們一畢業就可以上崗呢?筆者現結合自身多年的計算機網絡專業實訓課教學實踐,探討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網絡專業實訓課中的應用,對計算機網絡專業實訓課教學進行一些探索。
項目教學法的理論指導
項目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以一個個項目為主線展開教學,把相關的知識點融入到項目的各個環節中去,層層推進項目,通過對問題的深化或功能擴充,來拓寬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直至得到一個完整的項目解決方案,從而達到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
項目教學法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要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自己在頭腦中對知識的意義進行建構的過程,學生是教學過程中意義建構的主體,教師是這個建構過程的指導者、幫助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就是要注意學生意義建構過程自身的特點,幫助而不是代替學生實現這個建構過程。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建構主義環境理論的四大要素。其中,前三者是教學的手段,學生頭腦中的知識意義建構是教學目的。在項目教學中,情境即是指整個課程的學習處在實現教師提出的設計項目的環境中,協作、會話是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以及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討論,而意義建構則是指學生通過課程學習最終完成項目并基本掌握相關軟件的使用技能。
項目教學法在網絡技術實訓課中的應用
(一)確定實訓項目及任務
項目的設立應根據教學大綱有關知識技能的要求而定,必須認真斟酌,因為它是實訓成功的關鍵。實訓項目《做一個動態網站》需要在完成網絡的組網實訓后才可以進行,這是網絡技術的網站模塊。教師先向學生展示用《西部設計》建站系統建成的已經在互聯網上運行的網站平臺(http://bjzyxx.sdedu.net),讓學生有一個感性認識,接著展示在自己網絡內部建的一個平臺,打開前臺與后臺,讓學生觀察這些網站是如何建成的。當然,這個網站是發布在局域網服務器上的,有自己的域名。該實訓項目課的信息如下表所示。
該實訓項目(1)基本包括了網絡軟件部分的全部教學內容,如WINDOWS服務器的配置,網頁設計的相關軟件(如DW,Flash,ASP語言,Photoshop)等等。(2)難度適中并能適當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既有對以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鞏固,又滲透了新知識,使學生能運用已有知識、技能解決過去從未遇到過的實際問題。在項目中包含了以前課程中沒講過的內容,如《西部設計》整站建站系統。(3)綜合性強,覆蓋面寬,全部完成約需14天的時間。(4)學生對教學內容既熟悉又有興趣。這樣設置項目,能讓學生覺得不會與社會脫節,是實實在在的,可以立刻做出并發布出來讓人瀏覽。(5)具有廣泛的實際應用價值。學生如能獨立完成這樣的項目,畢業后就可以進網絡公司或是幫企業建立網站,做一個網絡管理員是不成問題的。

(二)項目的具體實施
該項目的實施過程包括如下四個階段:
準備(1)布置本次實訓要完成的具體項目、實訓目的、要求和具體任務。(2)教師與學生一起分析任務。(3)將學生分組,每組6人,以小組為單位制定項目計劃,包括確定完成任務的方法、步驟、時間安排和每個人的具體任務分工;教師與各組學生一起修改完善實施計劃,最后確定計劃。(4)準備好相關的資料(文件、說明文檔)與素材,將它們放在教師機上,讓學生共享這些材料。
實施項目實施按模塊進行,分成四個步驟,有相應的實訓指導書。簡述如表2所示。
編寫實訓報告編寫實訓報告是整個實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實訓開始時就應提醒學生將整個工作情況記入草稿本上,完成項目后要將草稿本的內容歸納整理,編寫正式的實訓報告。根據本課程和項目特點,實訓報告要求學生在計算機上完成,通過抓圖和使用WORD軟件,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可得到很大提高。

項目評價與成績評定項目評價是對整個項目教學實施情況的驗收,也是對學生在該項目完成過程中所取得的成績做出的評價。項目成績評定包括四部分:任務完成情況(占40%)、答辯(占30%)、實訓報告(占20%)、平時表現(占10%)。每一部分都有評分標準,在實訓開始時就發給學生。最后成績分為五個等級: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其中,任務完成情況由自評、互評、教師評三方面成績綜合構成。答辯成績由答辯委員會給出,答辯委員會由教師和每組推薦的一名學生組成,做到公正、公平、合理。通過這個過程,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綜合職業能力和協作精神。在項目評價過程中不應只重視結果,也要重視學生完成項目的過程,因為學生是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項目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項目必須明確、具體項目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求教師在學習總體目標的框架上,把總目標細分為一個個小目標,把每個學習模塊的內容細分為容易掌握的任務,通過這些小任務體現總的學習目標。
項目必須來自現實生產生活,具有實際應用價值項目必須與實際生產生活相聯系,使學生意識到任務的實用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只有在完成這樣的任務以后,學生才會體驗到成就感,這是驅動學生不斷學習的內在動力。
師生關系必須進行適時調整教師活動要從講授、灌輸轉變為組織、引導,從在講臺上講解轉變為走到學生中間與他們交流、討論、共同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可有可無、無事可做的,而是在做比傳統教學活動更加重要、更難把握的活動。因此,不能認為只有站在講臺上講課才是教師的角色。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引導和幫助;在學生學習不夠主動時,要給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學生完成基本任務以后還要調動學生的創作欲望,鼓勵他們進一步完善任務或創新。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和團隊精神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將學生分組時注意合理搭配,把后進生平均分配到各組中,并由組內同學推薦一個小組長,以組內傳、幫、帶的方式讓全體學生都能夠提高。
通過幾年的實踐,筆者覺得項目教學法對于《網絡技術》這樣的課程非常適用,學生在畢業之前可以系統地學到一些實用性的東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會顯得亂,如果實習學生多,一個教師應付不過來等等,需要在實踐中予以注意。
參考文獻:
[1]蔣慶斌,徐國慶.基于工作任務的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5,(22).
[2]蔡小萍.合作學習模式在《WEB編程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教育研究,2007,(5).
[3]許晟,郭麟,等.簡析網絡項目教學的基本流程[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9(4).
作者簡介:
陳梓宇(1975—),男,廣東河源人,順德北滘職業技術學校教師,中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