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琥+蔣琳+史紅艷
[摘 ?要]網絡環境下的成人學習能夠適應學習者成人性、社會性、職業性特點,使學習變得個性化、自主化、合作化。研究網絡技術植入成人學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推動成人教育普及化和成人學習終身化的現實需要。
[關鍵詞]網絡環境;網絡技術;成人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TP3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2-0206-01
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促進了人類學習方式的變革,由以書本為載體的傳統學習向基于網絡環境的學習轉變。網絡信息傳播的快速性、遠程性和信息資源利用的開放性、共享性,適合在職成人業余、分散的學習特點,使成人學習更富有彈性,更具人性化。網絡已經成為成人經常性的、重要的學習工具和環境,研究網絡技術植入成人學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推動成人教育普及化和成人學習終身化的現實追求。
一、網絡學習滿足了成人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網絡學習能夠滿足成人學習者多層次、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實現量身定制的自我發展和職業成長。
1.網絡學習為成人形成個性化的學習風格提供支持。網絡聯結起全世界的各種信息資源,成為一個海量的資源庫,擴大了成人獲取知識的半徑,拓展了選擇信息的自由空間,而且來自各地的優秀教師或專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供相同知識的學習素材和教學指導,成人可以突破時空限制,隨時隨地、方便快捷地通過網絡訪問學習。同時,開放性的網絡必然促使學習方式走向開放,由傳統的死記硬背、強化訓練的單一化學習轉變為自主、探究、合作多種方法并存的格局,由課堂學習轉變為不受時空限制的即時性、隨機性學習;由學習與實踐相脫節轉變為學習、生活、工作一體化的格局,既照顧到成人學習時間的業余性和學習地點的不確定性,又有利于成人找到最適合自己認知、能力和性格等個性特點的學習之路,形成個性化的學習風格。
2.網絡學習可以實現角色矛盾的人性化解決。成人既是學習者,又是職業者和社會人。首先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扮演好自己的職業角色,必須處理好工作與學習矛盾;其次,成人在工作之余還需要參加社會交往,承擔家庭責任,必須處理好生活與工作的矛盾。網絡環境下,教師與學習者的實體分離,教學過程的時間分離,教學場所的空間分離,成人能夠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走出學習與本職工作、社會交往、家庭責任不能兼顧的困境。
二、網絡學習能夠凸現學習者的主體地位,使自主化學習成為可能傳統成人教育培訓秉承高等院校的教學模式,極易造成師生地位的不對稱:教師擁有制度化的權力,規定著教學的內容、方法和步驟,而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安排,教學成為教師個人的單極表演,而學生活動的機會和權利則基本被剝奪,參與意識減弱,主體性迷失,完全被物性化為輸入知識的機器。而在成人網絡教學中,虛擬網絡成為師生活動的“背景條件”,教師與學生角色定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變為網絡教學資源的組織者、學生網絡學習的幫助者;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的自主建構者。師生間的“準分離”狀態改變了過去片面強調教師中心、強調知識灌輸的注入式教學模式,弱化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高度體現,真正地成為了學習的主體。成人的自主學習主要通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來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和自主習慣,使其成為一個學會學習的人。自主學習過程,實質上也是學習者對頭腦中儲存的經驗進行梳理,解決當前問題情景,自主生成新知識的過程。
網絡為成人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網絡環境下更容易形成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網絡世界里沒有等級差別和上下級關系,有的只是設備和技術上的差距,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教學參與者;二是學習內容和呈現方式的豐富多樣性。高集成性的網絡資源以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數字化信息呈現在網頁上,表現力強,富有情境性、趣味性,能激發起不同類型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欲望,并能調動學習者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質量;三是成人自律、自控、自主的優勢在網絡環境中得以彰顯。
三、網絡學習有利于結成學習共同體,搭建合作化學習平臺
一個有效的學習過程,應該是個體與群體共同體驗和獲取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之間充分實現合作性的互動,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共同構建知識,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這種以生生互動為取向的合作學習,能夠促使學生共享共進,與單純強調學生個人對知識的感悟與記憶的個體學習相比,更能提高學習效率。
在基于網絡的學習環境里,不存在傳統班級教學中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壓力和利害沖突,再加上成人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較強,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在網絡中找到與自己有著共同利益需求的學習群體,相互間結成學習伙伴,在情感意義上相互接納,在人格意義上相互尊重,在發展意義上相互促進。從形式上來看,網絡學習是個體行為,而實質上網絡本身作為重要、有效的交流工具,更有利于學習個體間的配合、協作,消除個體學習的隔閡感和孤寂感。
計算機網絡具有的實時雙向傳輸信息功能,為成人學習者的交流互動提供了便利。一方面,學習者可以利用網絡實現資源共享,相互之間開放個人的學習資料、學習經驗、心得體會,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另一方面,可以就某一學習主題跨越時空進行交流、切磋、探討,在觀點碰撞中啟發思路,達成共識。網絡合作學習把人際關系對教學的隱性促進作用充分挖掘出來,成人的人際交往與學習合為一體,在交往中學習,在學習中交往(如圖所示)。
網絡合作學習最常用的方式是BBS論壇,每個學習者都可以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瀏覽他人發表的貼子并進行評價和討論。也可利用網絡聊天工具把對某一主題感興趣的人群集中起來,大家暢所欲言,集思廣益。還可利用電子信箱、QQ等私密性較強的方式在互不見面的情況下展開對話,彼此敞開心扉,交流思想,增進感情。
基于網絡的合作學習更注重先進的計算機與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與傳統教室環境下的合作學習相比,合作更為深入、廣泛、有效。
1.參與廣度擴大。在傳統教室環境下的合作中,成員年齡、知識水平、能力傾向是趨同的,盡管在組建合作小組時強調“組內異質,組間同質”,但這種趨同性仍不可避免。合作學習的成員來自不同的地域和行業,在年齡、知識、能力、閱歷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性,這就使得參與廣度得以無限延伸,學習突破了教室和學校的限制,變成社會大環境下的合作學習。
2.合作深度增加。傳統教室環境下的合作,極易形成少數學生特別是尖子學生和表現欲強的學生獨霸話語權的局面,其他學生則成為游離于群體之外的邊緣人物,合作實質上是“假合作”、“無合作”。而在網絡中,每個成員都以虛擬身份出現,能毫無顧慮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和見解。尤其是成員間一對一的互動,使合作更加深入、具體。
3.責任感增強。傳統合作學習主要是“他控”形式,由教師分配任務、明確責任、隨機檢測,不利于學生參與意識和自主意識的培養。而基于網絡的合作學習主要依靠成人的“自控”,自我組織、自我協調、自我管理。這種“自控”的責任控制形式更能保證合作的穩定。
參考文獻
[1]吳少蓉.網絡遠程教育———信息時代成人教育的發展方向[J].梧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4).
[2]費翔.現代教育技術和遠程教育對成人教育的影響和作用[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2).
[3]李波.成人學員的學習方法[J].現代教育,2003,(14).
[4]王生,孔藝.網絡資源開辟學生學習的新天地[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12).
中國科技博覽2016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