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宏兵
[摘 ?要]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恰到好處的提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節課堂氣氛、強化知識理解,還能激勵學生思考、開發學生思維。物理是自然科學,教學的中心環節是探究,但知識的探索往往始于問題的提出。因此,做好高中物理的課堂教學中提問的環節,是達到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探索思維的教學目標的關鍵。
[關鍵詞]高中物理 ?教學 ?提問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2-0215-01
知識教學是一個綜合化的過程,也是一個師生互動、知識融合與擴散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提問,是高中物理教學常用的一種模式。但對于如何運用提問方法,以實現更好的學習效果,是教師應該思考、摸索的問題。
一、高中物理教學課堂提問的必要性
(1)提問可啟迪學生學習的思維
對于課堂教學來說,實際是與學生的學習思維“共舞”的過程。教師是一個思維的“調酒師”,要根據學生學習思維的運動狀態,適時的給予知識的潤飾,而學生思維的活動,就是不斷的吸引知識,并將這些知識通過自身思維的運轉而進行消化,然后在此基礎上獲得自己的認知與理解。因此,教師必須對學生思維有較多的了解,把握好學生的學習動態、學識水平與理解能力,然后再根據這些情況,將課堂教學的知識進行合理的調配,使之成為學生樂于接納的教學內容。否則,簡單講授的教學,必然難以適應如今的高中教學。
跟上學生學習思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教學提問。提問是學與教充分互動的過程,也是教師講授與學生思維同步融合的過程,教師在學生的學習思維運轉過程中,融入知識的提問,能極大的活躍思維,提高學習思維的活力,這樣的教學才能獲得更好的效果。
(2)提問可強化學生理解,發現不足
教師通過提問學生,使學生產生知識反饋,這是強化學習理解的好方法。按照人腦學習的規律,對于知識的學習,人腦往往始發于概念,后理解于內涵,再運用于實際。理解內涵往往需要對知識概念、知識體系有全方位了解,并對所學知識的優勢與劣勢均要有所了解,但人腦僅是接受這些知識的內容,往往是不夠的,沒法真正將其中知識消化于內心,最后造成無法運用于實際的生活與生產。
因此,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在高中學生智力發展的基礎上,應盡可能結合社會自然環境來理解物理的問題,從物理的實際知識體系中發現不足,從自身的知識理解中發現不足,但這種發現往往是需要一定的外在影響而發生。教師的提問,就是幫助學生發現自身學習中不足或缺漏,進而加以強化補強。
如在學習“光的本質”這一知識點,提問:光是一種看得見的物理存在?剛開始多數學生會認為:光在自然界是看得見的。由此,引導學生擴展討論并分析,引申出不可見光、光波的概念,及其電波性、粒子性等,充分運用思維靈活性,透過光的表象,探討光的本質,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究,最終獲得自身的理解。
二、提問教學情境的選擇
(1)適于提問的教學情境之判斷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在當前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知識講授性的學習已經讓位于知識探索性的學習。教師往往運用實驗教學法或實例教學法,讓學生在實驗或實例中,以開放性的思維圍繞實驗或實例展開學習,因此教師的提問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情景,以獲得學生對問題的反饋。因此,教師應針對課堂,提出相應問題,并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結果,同時教師輔以提示與探詢的手段,以彌補學生思維上的不足,并運用探詢的方式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從而達到滿意的效果。
(2)提問宜于學生精力集中之際
對于學生來說,若注意力集中,大腦中就會有一個學習興奮中心,聽課效果就比較理想。此時對學生提問,學生思考的精力將會更集中,其對問題的理解就會更深入。在當前高中的物理授課中,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僅是互動的,更應是引導性的,通過引導性內容吸引學生,用一個個由淺入深的“問號”來聚焦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習興趣,賦予學習動機。也就是說,教學提問需要學生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入進來。
三、物理課堂提問的方法分析
(一)直問和曲問
直問就是直截了當地問,主旨在于的答案。直接提出問題,可使學生迅速進入思考狀態,可使教師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很好地發揮學生的積極作用。如上“原子”一課時的設問:“原子是什么”就是直問。
曲問屬于迂回的方法,問在此而意在彼。如質能方程E=MC2,變形式C=,此時發問:“C=應怎樣理解呢?”像這樣針對學生的疏漏、模糊處抓住關鍵詞及時制造矛盾為突破口切入的提問,會使學生翻然醒悟,從而對正確的結論印象更深。
直問與曲問,就相互融合使用,不可單用其一。提問的目的在于促使學生思考、琢磨,強化知識消化與鞏固。授課中兩種方法相互結合,效果必將更好,對學生思維激發的作用更為明顯。
(二)寬問和窄問
寬問是指相對概括地問;窄問即指具體地問。針對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往往具有系統性的問題,寬問更適宜;涉及細節性知識,窄問更合適。如在講《電磁感應》時,教材本身描述詳細,可先鼓勵學生自覺,讓學生對課本進行學習后,可用寬問的形式設問:“為什么會產生磁場?”“人工磁場與自然磁場的差異”……
而為促使學生更深入了解,在寬問后運用窄問方法,如“磁場周邊為什么會有磁力損失”、“從理論上分析磁力損失的影響”……學生基于實驗或實例學習,對此類問題本應有所準備,此時運用全局化的思維予以寬問,窄問具體而細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化,而對教師來說,應以授課內容與學習場景來確定。
(三)單問和重問
單問是指只提出一個問題,而后進行釋疑。這一方法通常對于某一較細節化的問題而展開,一堂課可以設置一個或若干個單問,旨在強化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在單問中,應設計合理的問題線索與層次,注意當節課程知識的引申與擴展。如將一枚2分硬幣輕輕放置在水面上而未下沉,學生不解,此時教師可提問:“硬幣怎么會靜止在水面上呢?”這樣的單問可以較好的引導學生學習分子間作用力的知識,也有利于激發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重問是指連續發問,即在短時間內多次提問。重問中往往具有一連串的窄問。如先用窄問搭橋,一步一步導向深入,進而得出概括性結論,此謂之歸納重問法,旨在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此外,重問也可以寬問引領,再將其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窄問,此謂之演繹重問,旨在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之能力。
單問與重問的運用,對于鍛煉學生的思維有著積極的作用,在探索物理學科知識中,歸納與演繹思維總是交叉、重疊出現的,也是構成創新能力的重要部分。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提問是非常講究方法的,由于科學的提問,對于學生進行學習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因此任課老師應把握好教學的時機,運用適當的方法提出問題,以助力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同時,提問的方法應該結合教學場景與問題實際,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在一定的教學氛圍中提出來,具體的方法選擇并沒有固定的標準,教學應在課堂中融合實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以充分發揮課堂提問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徐波,張小紅。淺議高中物理教學中的課堂提問.速讀旬刊,2016.2
[2] 何軍旗.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中提問方法淺析.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5.8
[3] 趙建霞.高中物理課堂提問淺析.未來英才,2016.19
中國科技博覽2016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