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靜
養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普遍關注的話題,從秦始皇的煉丹求生到魏晉士人的道骨仙風,各朝各代對于健康長壽的追求從未止息過。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的中國老百姓對中醫和養生更是傾注了極大的精力。但充斥市場的有關中醫保健的圖書,魚龍混雜。如何給百姓傳遞正確的養生知識,成為當務之急。為此,本刊近日采訪了學苑出版社社長孟白先生,從一個以出版醫藥書籍為主的出版社的角度,分析了當今中醫養生的狀況和相關書籍的發展趨勢。
博覽群書:據了解,學苑出版社的出版方向是文史類圖書,出版社是什么時候開始關注醫藥方面書籍的?
孟白:十分抱歉,我先糾正一下。我社在1999年定的出版方向是以中華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為主導,不是限于文史類圖書。我來學苑出版社的時候,出版社剛成立五六年,當時尚處在摸索階段,所以只要能贏利的書,我們都出,包括文學、歷史、科技等方面,涉及的類別非常廣。后來才有所偏重,逐漸往醫藥這邊傾斜。我社的主管主辦是九三學社中央,上一屆和這一屆的主席都是著名醫學家、院士,這對我們偏重醫藥的出版也有些影響。在逐漸摸索中,我們更偏重的是中醫中藥。因為西醫圖書的出版在當時做得已經很成熟了。而出中醫方面圖書的出版社雖然也不少,但并沒有形成“壟斷”。而且,中國傳統醫藥也是中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因此我們近十年更側重中醫中藥。盡管剛開始的時候壓力比較大,不過,當時就想,即使賠錢也做,要先占領這塊地盤。就這樣慢慢地堅持下來了,現在我們在醫藥衛生這方面做得比較游刃有余了。
現在主要是對中醫古籍和名醫醫案的整理。我一向認為創新要在對過去的學術、文獻盡可能充分深入地了解的基礎上進行,才不至于沙上筑塔。中醫講究的是意會,靠的是感悟,而過去行醫的人文化水平有限,各人對經典醫藥書的理解也有較大差別,一些正確的理解和感悟在傳承中也難免會流失。我社與一些出版社正在做這方面整理工作,究木之本、溯水之源,即所謂正本清源。希望對中醫的傳承能夠有所幫助。
博覽群書:學苑出版社只定位在中醫一方面嗎?怎樣繼續深入下去呢?
孟白:要講深入下去,就得走中西醫結合研究的路子。中醫講經絡,但經絡到底是什么?總不能老講些虛幻的東西,科學上能解釋嗎?為什么針灸耳穴可以醫胃病呢?這在西醫上似乎是很難講得通的。有位學者,也是我社的作者,她本身是學西醫的,博士學位是在德國拿的。她提出了一種假說:中醫講的經絡,在物質上是通過生物電電流實現的,這個假說是否成立,有待多學科專家再研究,但這是一種將中西醫結合起來的嘗試。這僅僅是一個簡單的例子。現在我國和外國的一些研究機構在對一些中草藥有效成分進行化學、生物分析,比如說板藍根。但是,大家都知道,中藥是講究配伍的,中藥最大的特點是因人而異,年齡、性別、體質不一樣,季節不一樣,用藥也不一樣。僅對單味藥分析意義不大,還要再對處方中各味藥混合產生的有效成分進行分析。這方面的工作目前還剛剛開始,今后會產生無窮無盡的成果。
博覽群書:中西醫的結合,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孟白:中西醫結合的研究路子很寬,當然也是一項龐大的工程,需要各種專業的人士一起合作,而且可能會用五十年,一百年,或者更長時間的努力。出版社就是希望把不斷產生的成果出版,來喚起更多人的興趣。為中西醫的結合做出一點貢獻。
博覽群書:現在一些出版社忙于出版各類暢銷書,市面上各種養生保健的書也很暢銷,商業價值很大。學苑出版社有這方面的考慮嗎?
孟白:全國每年出版幾萬種新書(不包括教材),暢銷書連兩千種都到不了。暢銷書還是占少數的。做暢銷書,有一個機遇問題。第一,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遇到了,就做;遇不到,強求也做不成。第二,做暢銷書實際上不在內容,而在于方式。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出版社找一些好的出版方式,這類書就容易獲得市場了。再就是作為一個出版人,我追求的首先還不是商業價值,我的目標就是出一些真正有價值的書,過幾十年還會有人提起這本書,還會有人用得著這本書。這才是作為一個出版人的成功。
博覽群書:也就是說學苑出版社的定位就在于做好專業書籍,保持自己的特色。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幾本書籍,比如王鴻謨教授的《察顏觀色》,馬王堆的《從頭到腳有毛病——曲黎敏養生書的135個錯誤》等,主要是面向大眾的還是專業人士的呢?
孟白:這些書是面向大眾的。我社也做了一些面向大眾化的嘗試,出版了一些非學術的但是具有學術性的書籍,這樣的書比較受讀者喜歡。醫務工作者可以看,當作專業的參考;老百姓也可以讀,學習一些醫學常識?!恫祛佊^色》是王鴻謨教授在電視臺上做的講座,講指甲的顏色、臉色、眼睛的顏色等和身體狀況的關系,內容都是和老百姓息息相關的,比較吸引人,大眾和醫務工作者都能看。我社的編輯覺得把這樣一個節目做成書應該很有意義,就跟王教授對講演稿做了改編,一起做成了這件事。這本書的反響挺好,三個多禮拜賣了一萬三干冊。王教授本身是中醫世家,又是醫科大學的教授,在這方面是很有權威的。他幾年前還在我社出版過《中華經絡學》專著,這部書入選了新聞出版總署的“三個一百”工程。這也是我們與他聯系出版《察顏觀色》的必要條件。下一步王教授還會在天津電視臺等電視臺開辦講座??梢灶A計隨著講課的深入,《察顏觀色》的銷量還會增加。
博覽群書:最近曲黎敏教授很多談中醫養生的書,比如《從頭到腳說健康》等在書店賣得很火。學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馬王堆的《從頭到腳有毛病——曲黎敏養生書的135個錯誤》,逆風而動,指出了曲黎敏書中的錯誤。出版社出這本書的目的是什么?不擔心有人說借機炒作嗎?
孟白:我一直認為,曲黎敏的書不錯,絕大部分內容是確切的、有意義的。而且曲黎敏現象像于丹現象一樣,即便他們講的內容有個別不準確之處,但起碼讓老百姓對這方面東西感興趣了,把學術內容向大眾普及了,這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不過,于丹也好,易中天也好,他們講的是歷史和文學,個別地方說錯了,也不會有什么嚴重后果。但是曲黎敏講的是醫學知識,如果有差錯,會對數以十萬、百萬計的受眾產生不良影響,這就要求內容必須嚴謹,是不能出錯的。當然我們出這本書,包括寫書的作者,絕對不是針對曲黎敏,只是出于一種專業人士的良知,盡量減少對老百姓的不良影響。我們要表達的想法就是,專業的事情應當由專業人士講,醫療保健的問題應當由真正從事醫療專業的人講。也提醒寫書的作者,以后寫書要嚴謹。
當時也擔心有人說是在炒作,接這本書的時候我猶豫了兩個禮拜,就是這個原因。但是在我讀了書稿之后,認為作為學者
和出版者,有責任指謬糾偏。但是這本書發行得不太好。原因是書店里曲黎敏的書正賣得很火,兩相權衡,書店還是先保證曲書的銷量。我對此也無所謂,我們會在一些醫學的網站上發布書的內容,老百姓可以免費瀏覽。只要能達到糾錯、保證百姓得到正確醫藥保健知識的目的,就可以了。
博覽群書:現在醫藥方面的出版社很多,競爭也很激烈。學苑出版社如何保持自己的優勢,走出自己的特色呢?
孟白:找空白點?,F在競爭得很厲害,想開辟出一個新的領域太難了。但某些領域雖然做得很透,看似沒有空間了,但還是有潛在的發展空間可供挖掘。空白點有兩種,一種是容易被人忽視的,比如我們社推出的《察顏觀色》一書,就從色診或者說比色診更寬的領域入手;再如我社和群言出版社合出的《新農村衛生健康手冊》,面向農村,雖說定價達到39元,但因其內容實用,已經發行了近十萬冊。還有一種是在一些新的學科,尤其是一些學科交叉中產生的分支學科里尋找空白點。中醫中藥發展比較慢,新空白點比較少,不易發掘,但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中醫藥學科的發展,很可能會產生一些比較好的成果。這對圖書出版業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比如中西醫的結合,就有相當的發展前景。
博覽群書:現在老百姓保健意識提高了,對各種養生類圖書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市面上的養生保健類圖書盡管琳瑯滿目,但質量良莠不齊,讀者在選擇上有些無所適從。您作為一個專業人士,對讀者在這些書的選擇上有什么好的建議?
孟白:很難提出有用的建議。只能是讀者通過比較、知識積累逐步提高鑒別能力,進行“自然選擇”,沒有更好的辦法。實際上,市面上的醫學類書籍大部分還是好的,內容即使有雷同也問題不大。一些問題比較大的書籍國家也會通過一些相關制度給予限制和禁止。我希望媒體多向老百姓提供一些有用的健康知識信息,通過向老百姓普及醫學知識和醫學常識,逐漸提高老百姓對這些書的辨別能力。
博覽群書:關于學苑出版社以后的發展,您有什么打算?
孟白:我想,出版社涉及的領域基本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出版社轉制后還是文化企業?,F在有幾個領域我們已經邁進去、扎下來了,文史考古、醫藥衛生、民間文化方面,就把這幾個方面做深下去。如果要開拓新的領域,可能要聯合其他方面的力量,進行重組整合。比如民間藝術、拍賣典當這些方面的書今后可能會涉及一些。別人都在關注的東西,我們可能就不會再去涉及,比如前面提到的暢銷書,重復沒有意義。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部分,國家越來越重視,前景也會越來越廣闊。過去十幾年在無人關注的情況下我社都堅持不輟,而且已經獲得海內外這一領域專家學者的廣泛認可,今后沒有理由不把它當作我們的發展重點。學苑出版社出生時先天不足:一沒資金,二沒資源。隨著不斷的開拓和積累,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立足的一席之地,在未來的時間里,我們會開墾出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