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 華
從2008年春天開始,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愈演愈烈,世界經濟面臨嚴峻挑戰。2008年第四季度開始,中國勞防業與其他行業一樣出現市場需求下降、訂單合同減少、出口數量萎縮、庫存上升、資金回籠困難等一系列問題。面對困境,中國勞防企業是如何應對的?在2009年5月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主辦的第78屆“中國國際勞動保護用品交易會”和中國勞保行業企業家沙龍活動中,記者了解到:“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調整經營理念,研發創新品種,在危機中尋找機遇”已成為業內共識。
依托外貿優勢 提升國內市場
隨著國家對安全生產越來越重視,安全生產政策的不斷完善,企業管理層也越來越重視員工的工作安全和勞動防護,我國內銷勞防產品的市場空間必將越來越大,對質優價廉產品的需求會不斷增長。在這次展會上記者看到,近30家原本只為國外企業加工生產各種防護用品的企業,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外訂單大量減少,使得企業減產或停產。他們開始調整經營理念,第一次參加國內勞保用品交易會,準備進入國內市場,尋找生存發展之路。這些外貿企業的進入,必然會給中國勞防行業帶來新的面貌:一是國際先進技術的引入,可以促進同行業產品的技術水平提高。如一直為國際上知名品牌貼牌生產安全鞋和自營安全鞋出口業務的統邦集團,是國內最早引入德國DESMA注射鞋機的企業之一。他們同步引入德國安全鞋革底抗震緩沖技術,提高了安全鞋的安全性能和舒適性能,為國內安全鞋增加了高質量產品。二是引入“質量至上”的意識和先進的國際標準。外貿企業在為國外企業加工生產各類防護用品時是按照國際標準進行生產驗收的,產品的質量完全可以達到歐洲和美國的標準要求,尤其是產品所用材質、造型設計、科技含量、工藝技術與進口的防護用品不相上下。他們進入國內市場后,首先帶來的是觀念上的促進。
采用專利技術 提升科技含量
由于勞防用品生產門檻比較低,只有提高工藝技術,研發采用新材料用于產品,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國內企業已越來越多地認識到這一點。
上海賽獅鞋業有限公司在展會上展示了他們的新產品竹炭安全鞋,鞋頭采用PC樹脂,很好地解決了穿傳統安全鞋腳濕、腳悶、腳臭和笨重的難題。竹炭安全鞋整個鞋內里和鞋墊采用天然環保的竹炭、竹纖維制成,竹炭具備多孔結構,每克竹炭吸覆率為373m2,吸濕性達到90%以上,竹纖維抑菌率達到90%以上,解決了傳統安全鞋的悶足、臭足等問題。此外,防沖擊力同樣達到鋼包頭200J的PC樹脂包頭結合加寬設計,使整只安全鞋的重量下降33%,解決了傳統安全鞋笨重、夾足的現象。
提到空氣呼吸器,人們自然會想到依格、斯博瑞安等國際大品牌,展會上記者看到,上海寶亞安全裝備有限公司設計制造的寶亞空氣呼吸器格外引人注目。他們的產品引進德國一流技術,融合法國公司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的材料,特別是配上他們自主研發的亞洲人體型專用的背板和亞洲人臉形適用的面具,使得空氣呼吸器使用起來更加安全舒適,這樣,就在同類產品中具有了獨到的優勢。
優化產品結構 提升競爭力
安全防護手套生產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量大,國內工廠多,僅江蘇如東小型手套企業就超過300家,浸漬手套工廠也超過30家。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一大批出口型手套生產加工工廠相繼停產甚至倒閉。
展會期間,本刊記者采訪了防護手套產能全球第一的上海強生輕工集團。記者了解到,防護手套是其起步、主導產品,2008年其手套產品出口1.035億美元。公司在兩年前就提出了全面調整、提升產業結構的思路,現已初步完成了從普通手套生產向發展特種手套的過渡和轉型。他們開發的耐切割特殊纖維手套不僅在針織技術、浸膠工藝上突破多個瓶頸,而且在產品宣傳上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從特種纖維原料自主研發到特種手套生產、市場銷售、品牌宣傳一整套系列化的擴展策略,取得了突出成效。特種纖維手套2008年生產551萬雙,比上一年增長24.5%。新開發的抗熱和抗切割雙重功能特種手套,其抗熱性能與國際先進的開夫洛紗線處于同一水平,耐切割等級還要高出2.5倍,成本卻大大低于國際先進產品,成為支撐公司特種手套發展的又一個支柱。因此,當金融危機來臨的時候,他們還能從容應對。現在公司還在開發全球僅個別企業可以生產的特種防穿刺手套,經過自主研發,前期的關鍵技術已獲重大突破,為今后進一步自主研發更新型、更高端手套和安全防護產品積累了經驗、儲備了技術、創造了條件。2008年強生輕工特種纖維手套以不足6%的生產數量,利潤卻超過全部手套利潤的50%,強生輕工走出了一條自主新技術創高利潤的生產之路。他們的目標是形成強生輕工抗切割、抗熱耐磨和防穿刺三大特種防護手套系列,同時利用自身自主研發特種纖維、樹脂材料的優勢,開發防刺背心、防穿刺功能鞋和新型防彈頭盔,使強生輕工集團的安全產品競爭力大幅升級。
建職業博覽館 提升品牌價值
職業服裝是職業工裝、職業防護服、職業制服和職業時裝的總稱,是勞防用品涉及面最廣的一類。面對金融危機的影響,服裝企業是怎樣應對的呢?
5月16日,記者來到江蘇揚中,參加了由江蘇宜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宜禾股份)出資興建的中國職業裝博覽館的對外開放儀式。
儀式上,記者采訪了宜禾股份馬金芳董事長,她說:“任何一個有夢想的企業,都要經歷許多風雨的考驗。不拋棄,不放棄,陽光總在風雨后,咬牙挺過這段艱難,服裝企業日子會好起來的。”由于宜禾股份近年品牌價值不斷提升,經營策略和銷售模式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對外依賴性相對較小,受沖擊也不是太大,發展比較快。宜禾股份已成為擁有固定資產近億元、員工近千人,年產各類職業服飾300萬套(件)的現代化職業裝專業生產企業。為中國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冶金等國有大型企業和眾多酒店、賓館、銀行等企事業單位定點生產職業裝,以及防靜電、防酸堿等特種勞防工裝,“宜禾”品牌已在職業裝領域成為著名品牌。
關于建中國職業裝博覽館,宜禾股份馬金芳董事長說:“傳承中國服飾5000年的悠久文明,挖掘中國職業裝的歷史演變,是宜禾建設中國職業裝博覽館的初衷。職業裝博覽館的對外開放,為研究中國職業服裝發展歷史,整理和傳承職業服飾文化提供了科研教學基地,也為職業裝行業相互學習和對外交流搭建了平臺。”
記者看到,中國職業裝博覽館分為古代館、現代館、科技館三大分館,分別從中國職業裝的發展演變歷史、當代世界職業裝的繁榮現狀以及科技給予職業裝的人文關懷等3個主題展示和弘揚職業裝的文化積淀。
職業工裝展區展示了電力、石化、冶金、電子等行業工裝的風貌;耐高溫、防靜電、防輻射、防酸堿、防油污職業防護服,防“非典”防護服,潛水防護服,消防員防護服等職業防護服的實物展示讓人們真實地領略到各類職業的特點以及服裝性能。
馬金芳董事長介紹,職業裝與普通服裝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科技含量,科技館展示的各類最新的服裝與多功能面料正是對此最好的詮釋。航天服、鯊魚皮泳裝、太陽能服裝、防彈衣、隱身服、漂浮衣、減肥衣等種類繁多、功能各異的服裝以及各類采用最新工藝和技術生產的多功能面料,無疑將對未來職業裝行業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馬金芳董事長表示:“宜禾一直追尋一個夢想,就是做‘百年宜禾,把中國職業裝的產業做大、做強、做精。宜禾也許不能成為中國最大的服裝企業,但一定要做中國職業裝的專家和權威。”
編輯志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