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宇
“買一份保險,可以獲得三份保障。”這樣的廣告語,夠吸引吧?
此前,合眾保險推出“合眾至尊安康保險計劃”,為客戶提供最高三次的重大疾病保障,引市場關注。類似的保險還不只一個,華夏人壽曾推出過一款“吉祥如意綜合保障計劃”,引入“重大疾病二次賠付”的概念,在獲得一次重大疾病理賠后,無須體檢就為客戶延續第二次重大疾病保障。
不管是“二次賠付”還是“三次賠付”,都沖破了陳規。傳統的重大疾病保險通常是投保人一次患病得到理賠后,保險合同即終止,有既往病史的人往往難于再次獲得保險保障的機會,多次賠付的重疾險產品似乎可以彌補這一缺憾。
投保人購買重大疾病保險產品,目的是為了減輕巨額的醫療費。從心理上來說,具有“二次賠付”甚至“三次賠付”的重疾險產品要比一次性賠付的產品更有安全感,似乎具有較大的潛在市場需求。
以“至尊安康”為例,它將31種重大疾病分成三組(A、B、C三組),如果客戶不幸身患其中一組中的重大疾病,該產品在進行重大疾病賠付后,仍然提供剩余兩組重大疾病的保障。依此類推,客戶在獲得第二次重大疾病賠付后,剩余一組重大疾病的保障仍然有效。還有一條,當客戶獲得第一次重大疾病賠付后,將豁免后續的保險費,合同繼續有效。
北京某醫院的趙教授說,根據三組重大疾病的分類,“惡性腫瘤”跟“雙耳失聰”、“雙目失明”分別在兩個不同的組,如果投保人先患后一組重疾再患前一組重疾,活著獲得兩次賠付是有可能的。
“錢生錢網”的保險理財師李曉靜說,所謂“多次賠付”不過是保險公司為提高保費想出來的噱頭。31類重疾種類分為三組,每組有一次獲賠機會,這讓客戶覺得自己花了一份的保費,就能得到三份的保險賠償。可這一份的保費就比普通的重疾險保費貴許多,在相同的前提下,普通重疾險保費大概在2500元/年,而這個組合產品需要4300元/年。投保人還不如花同樣的錢買普通重疾險,可以獲得更高的保額。另外,現實情況中,人患三次重疾的概率太小了。
事實上,多數病人能活著拿到最后一筆錢的概率很小,因為如果被保險人身患第一組的重大疾病,可能再沒有機會申請第二筆賠款。
一些保險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二次賠付”、“三次賠付”限制的條件太多。據悉,要想獲得多次賠付需要滿足三個條件:首先,要連續得三個不同的重大疾病;其次,這三個病還要在不同的組里;最后,每次得病的時間間距在一年以上且在確診之日30天后還必須活著,這樣才能拿到保險金。
創新是好的,但創新需要應對市場,否則創新就成了擺設,甚至有誤導之嫌。多次賠付的重疾險產品好還是不好,市場有諸多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