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24日文章,原題:在中國與法律發(fā)生小沖突 在一系列備受矚目的醉酒司機撞死行人案件后,中國目前正在嚴打酒后駕車。在北京,警察的確在行動。這是我從上周五一次小事故中親身體會到的。
我們在北京一家非常好的泰國餐館吃晚飯,兩小時里三個人喝了1瓶白酒。大約11點我們動身回家,我朋友開車。那是一頓體面的晚餐,三人都遠不能被形容成“醉”。事實上,我有99%的把握我們能通過英美的酒精測試儀。可我朋友不走運。當我們在三環(huán)附近等紅綠燈時遇到(酒精)檢測。他吹了幾口氣后,測試儀很快像圣誕樹一樣亮起來。
你知道那種心往下沉的感覺吧——紅色數字閃來閃去,警察讓我們把車停到路邊,“那邊,跟著,停車”,他用熒光棒指向一排同樣被扣的車。
晚飯時我們碰巧討論過如何對付中國警察。在印度,除非你撞上了人力車里的一家六口,小違法總是能用幾百盧比及現場罰款——立刻就消失在印度警察的口袋里——來化解的。在中國可不行。(在這里)“白人特權”也玩不轉——印度警察很少自找麻煩攔下外國人。我朋友,一個能講一口流利漢語的加拿大人,干脆放棄了打“啞巴老外”這張牌。他的中國妻子,一個頗有能量的商業(yè)律師說,想用“現場交罰款”來擺脫麻煩,是毫無意義的。
警察態(tài)度禮貌、平和,卻毫不留情,沒有表現出一絲威脅和全世界警察普遍自恃的傲慢。我沒能完全明白他們之間的中文對話,但我朋友說那是非常“尊重法律”和文明的對話。處理大約只用了5分鐘,隨著手持式電腦吐出電子罰單——500元人民幣及禁駕兩個月的處罰后,那名警察相當迅速地返回交通信號燈處,去尋找下一個“受害者”……
之所以要報告這個平凡的小事,有兩個原因。第一是警告,如果你有這方面的想法——記住,中國酒駕標準限定很低。如果你超過限定,可能會蹲15天班房。第二,我們這些外國記者經常報道中國警察的腐敗和粗暴以及未按法定程序的拘禁。我很高興報道這些警察非常正直而且是非對抗性的。與美國警察比起來(幾年前我曾在佛羅里達因超速被攔下),必須說,與中國警察打交道的“客戶服務經歷”要好得多。▲(作者彼得·福斯特,穆弈譯)
環(huán)球時報200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