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付
陰囊濕疹是比較常見、易于復發且難治的一種皮膚病,中醫稱為“繡球風”、“胞漏瘡”等。其病因比較復雜,通常認為過敏體質、長期精神緊張,以及慢性消化系統疾病、胃腸功能紊亂、內分泌紊亂、免疫功能低下等,生活、工作環境潮濕,或寒冷或炎熱,等,都可以引起陰囊濕疹。患者必須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蔥、姜、蒜、濃茶、咖啡、酒類,或容易引起過敏食物,如魚、蝦等海味品。筆者結合多年臨床診治體會,認為茵陳豬苓湯是辨治濕熱疹證的有效方,只要合理辨證使用,常能取得預期治療效果。如郝某,男,18歲,近2年來經常出現陰囊濕疹,用藥治療后疹癢雖有減輕,但停藥后瘙癢又復發,辨為濕熱疹證。給予茵陳豬苓湯20余劑,濕疹消除。又以前方治療2周,一切恢復正常。
[臨床表現]濕熱疹證:陰囊潮濕,疹色鮮紅,小疹如點狀,大疹如黃豆,瘙癢,或口苦,或口渴,或大便干結,小便黃濁,舌質紅薄黃,脈沉或弦。病變證機是濕熱下注,濕氣壅滯,熱與濕結,壅滯脈絡,充斥于外,以此而變生為濕熱疹證病理病證。
[治療方法]清熱利濕,溫陽消疹。
[方藥組成]茵陳18克,大黃6克,梔子15克,茯苓15克,豬苓15克,澤瀉15克,滑石15克,阿膠10克,桂枝10克,當歸15克。
[服用方法]本方既可作湯劑,又可作丸劑。湯劑每日1劑,具體用法是:將上藥置于醫用煎藥鍋中,加水約500毫升左右,浸泡藥約25分鐘。煎煮約30分鐘,取出藥汁;再加水300毫升左右,煎約15分鐘,取藥汁。合并2次藥液,分早中晚3次服。丸劑制法是:將上藥研為細粉狀,以蜜為丸,或以水為丸,每次用3~9克。
[藥用分析]茵陳豬苓湯是以茵陳蒿湯與豬苓湯合方的變化方。方中茵陳利濕清熱,大黃、梔子瀉熱燥濕,茯苓、豬苓、澤瀉、滑石清熱利水滲濕,阿膠益血,兼防利濕傷陰,桂枝溫陽化濕,當歸活血調經止癢。方藥相互為用,以增其效。
[加減用藥]若瘙癢明顯者,加蛇床子、土茯苓,以燥濕止癢;若濕氣明顯者,加車前子、通草,以滲利水氣;若熱盛者,加黃柏、苦參,以清熱燥濕;若疹多者,加牛蒡子、蟬蛻,以透疹止癢等。
[注意事項]寒濕證者慎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