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昕昕
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和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特殊經濟區域,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此次金融危機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我們在如何化“危”為“機”,實現科學發展,特別是如何通過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發展,結構升級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
堅持走高端產業發展之路危機中及時調整發展戰略
北京開發區一直以來都堅持產業集群化、資源集約化、環境和諧化、服務專業化,管理法治化的發展戰略,以吸引重大項目、龍頭企業為重點,著力引進高端,高附加值、高輻射力,低耗能,低排放的高新技術產業。此次金融危機發生以來,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我們在發展戰略上作了以下調整。
全方位篩選優質項目,內外資并重吸引企業
北京開發區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外商投資企業政策優勢明顯,形成了外向型為主的區域經濟特色。但隨著國際金融風暴的后續影響,外商投資增速明顯放緩,針對這一情況,開發區及時研究和制定吸引國際優質企業的政策,努力形成投資新愿景,保持了投資和經濟的穩定增長。
2008年全年我們共吸引投資22.14億美元,其中內資企業投資額(含增資)占了全區的45%,同時引進世界500強企業5家。到現在為止,全區世界500強企業達到66家,投資項目84個。全區財政收入同比增長28.98%;稅收收入同比增長30.53%,完成了經濟平穩增長的目標。
重點突出主導產業,著力發展集群經濟
開發區堅持以龍頭項目為依托,充分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促進主導產業集群的形成和深化。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產業、裝備制造產業、生物醫藥產業以及汽車產業為四大主導產業的區域經濟發展結構。
以諾基亞為龍頭的移動通信產業鏈。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規模,最完整,最具競爭力的移動通信產業鏈:以中芯國際為龍頭的集成電路生產鏈,產品結構完整,技術等級不斷優化,始終居于國內集成電路生產的技術領先地位,以GE為龍頭的醫療設備產業集群,生產總值占到全社會的45%以上,位列全國第一,以拜耳為代表的醫藥產業集群,實現的銷售收入占全市醫藥工業總產值的40%;以奔馳為龍頭的汽車產業集群正逐步確立其在開發區工業經濟發展中的支柱地位。
為增強開發區的經濟發展后勁,基于現已成形的產業發展基礎,結合亦莊新城的發展空間,開發區提出在未來3-5年內將以京東方第8代TFT-LCD生產線、京芯半導體有限公司,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動漫衍生品發展園區”項目等為龍頭,重點培育發展數字顯示,移動硅谷綠色能源以及文化創意等新型產業,努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從去年開始,我們也全面加快了以上新型產業龍頭項目的推進力度。
發揮科技引領作用,助力企業創新發展
開發鼓勵引導企業以科技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截止2008年底,區內共有企業技術研發中心300余個,成果轉化率達到了80%以上,2008年企業共申請專利796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占80.6%,遠遠高于全國,全市的水平。區內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連續多年都占全區總量80%以上,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通過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在全球金融危機中表現出來的抗風險能力和強勁發展勢頭,我們更加意識到只有強化科技服務,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才能推動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為此,2008年我們積極推動區內企業進行高新技術企業重新認定,并以此為契機,促成了包括諾基亞中國創新中心以及百泰抗體藥物研發中心等在內的11個專業化,國際化、規模化的企業研究機構的相繼落成,推動區域經濟穩步提升。
以科技創新提升產業結構在應對危機中落實科學發展
通過對金融風暴下各類企業的生存狀態進行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生存困難或倒閉的企業大多是簡單依靠傳統生產要素投入的企業,而在國際經濟形勢風云跌宕中,不僅沒有裁員,反而保持平穩發展,甚至實現逆勢擴張的企業多為憑借持續的研發投入,擁有眾多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鮮明的對比不難折射出科技的重要性,也顯示出科技創新的緊迫性,鼓勵企業進行自主創新是開發區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戰略選擇。
因此,努力營造資金、人才,環境,政策四位一體的科技創新體系,進而依靠體系的完善推動企業進行自主創新,打造區域產業優勢,是我區保持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途徑。
加強科技與金融的合作
金融與科技是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雙引擎”,為此,我們始終重視優化企業的融資環境,促進科學技術向生產力的轉化。開發區管委會2008年已與北京銀行、工商銀行簽署銀政全面合作協議并成立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為區內企業進行自主創新提供及時的信貸資金支持。
從2009年起,我們計劃每年安排1億元的科技包新扶持資金,對開發區企業技術研發、知識產權等進行實實在在的支持,安排1億元的海外學人科技創新扶持資金,幫助優秀的科技創新項目脫穎而出。同時,計劃連續3年每年拿出2070億元的資金用于發行債券和推動企業上市,設立亦莊風險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中,中小企業扶持資金等產業扶持基金,全面推進金融工具和服務創新,實現科技金融互動雙贏。
加大科技創新型人才聚集力度
依托北京市的人才聚集優勢,區內已建有留學人員創業園、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臺,2008年新建了北京海外學人中心開發區分中心,積極抓住危機帶來的主要跨國企業,高端人才加快向我國轉移發展重心的機遇,引進海外高端人才。2009年我們將繼續加強各類載體建設,逐步把開發區建設成為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的示范基地、高素質人才聚集的科技創業基地,為高層次人才搭建創業平臺,通過聚集人才聚集產業。
同時,不斷優化人才社會,生活環境,開發區將逐步建設一批高標準高質量的商務辦公場所以及高檔公寓:吸引長江商學院,耀中國際學校和本市重點中小學名校分校進駐開發區解決高層次人才子女就學問題,建設24小時開放的大型圖書館并形成全市聯網的電子圖書閱覽系統,豐富入區人才精神生活,同時以開發區涼水河為中心加快區域環境綠化工作,形成城市景觀帶,美化人居環境。
加快打造科技創新服務平臺
2008年建成了集研發、中試、生產、營銷于一體的非盈利性公共服務平臺一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期工程,并投入使用,為企業新藥研發和自主創新提供支撐。2009年開發區將積極推動生物公共服務平臺二期建設;將依托軟件園建立軟件公共實驗技術平臺;依托諾基亞研發中心,建立移動通訊公共實驗技術平臺,同時加快研究出臺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運行管理辦法。同時進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支持各類創新聯盟發展,努力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
未來一段時間,北京開發區將堅持既立足解決當前問題,又著眼促進長遠發展的原則,進一步增強科技強區意識,充分利用首都及開發區自身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優勢,以政府機制創新和鼓勵企業技術創新為核心,抓住機遇推進自主創新,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結構升級的驅動作用,努力在危機過后切實形成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基礎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競爭優勢,推動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