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方忠
很難想象,一家年產值數十億元的公司竟然沒有自己的網站,甚至連號稱無所不能的Google,Baidu等搜索工具也只能找到少得可憐的與之相關的信息。
讓這些強大的搜索引擎都無法找到的公司叫北京鳳凰工業爐有限公司。
工業爐到底是個什么東西?不熟悉這個行業的人可能無法描述清楚。通俗一點的解釋是,在工業領域,一些需要多次高溫加熱之后才能制成的產品,如鋼鐵、玻璃、有色金屬等,在加熱時所需的特殊容器。在這個行業如果生產的工業爐可以運用到冶金領域,說明已經做到了工業燃燒技術的頂尖,鳳凰公司生產的就是冶金行業使用的工業爐,成為了這一行業頂極的公司之一。
在無所不能的互聯網難覓蹤跡的鳳凰工業爐公司此次能夠“拋頭露面”,也并非源于擁有125名員工的鳳凰公司歷年創造的數十億元年產值驕人業績,而是作為行業的領導者,曾多次參與國家相關部委組織的關于工業爐如何實現節能環保的論證會,且正在承擔著工業和信息化部和中國鋼鐵協會委托的工業爐節能環保標準起草工作的鳳凰公司,意識到自己有責任讓更多的人重視在工業爐熱處理過程中的污染排放與能耗等問題。因為從鳳凰公司的多年實踐來看,工業爐的好壞對這些“能耗和污染大戶”的節能減排起著關鍵作用,但現在以鋼鐵為主的冶金行業往往是產量第一,缺乏對節能環保理應具有的高度重視,而沒有足夠的重視也就根本無從談起有更大的投入。
其實,鳳凰公司在十幾年的發展中經常爆出與眾不同的“另類”舉動,在公司不同的發展階段,多次上演“選擇生存”。
無奈之下的客戶選擇
在“鳳凰”之前,工業爐這一詞匯只在國內眾多的鋼鐵設計院中使用,這工種只是設計院的個配合性工作,主要為鋼鐵企業用戶設計工業爐產品,設計完成后鋼鐵企業拿著設計圖紙再尋找些加工制造企業進行生產。
這也就難怪1993年成立的鳳凰公司在敲開第一個客戶某大型鋼鐵公司的門之時,其領導還沒聽說過市場上有能提供工業爐設計、生產“交鑰匙工程”的這么一個行業。
在這種背景下,由幾名技術人員創立的鳳凰公司開始了技術走向市場的嘗試。創立的想法非常簡單,就是想把腦力勞動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產品,因為費了十天腦子想出的主意別人一小時就可以模仿,但一個產品的模仿最起碼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開創了一個新興行業的“鳳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公司當年就收回了320萬元的投資,隨之而來的是大量找上門來的設計生產訂單。而在成立之初便想到了產品難以模仿的“鳳凰”,卻并沒有料到同類企業在市場上的快速復制。在鳳凰公司取得巨大市場成功的同時,與“鳳凰”類似的公司在國內如雨后春筍般快速興起,幾乎在夜之間近千家的工業爐公司遍布了大江南北。
不僅如此,由于鳳凰公司設計理念和產品的領先性,鳳凰的產品也沒有擺脫被模仿的命運。
在“鳳凰”成立的第五個年頭,公司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市場上模仿“鳳凰”的產品已經過多,“鳳凰”的對錯成了這個行業的風向標。“因為“鳳凰”也是在市場的摸索中逐步對產品進行改進,就像生產液晶電視,剛開始生產時可能會有馬賽克,但隨著技術的更新改進,馬賽克會在客戶應用中逐步得以解決,但在公司全力解決‘馬賽克難題的時候,市場上已經生產出了眾多擁有‘馬賽克的產品,而這時客戶會遇到一個問題,剛買的一臺液晶電視,不可能馬上換掉再買臺。”鳳凰工業爐公司總經理金純說。
更讓“鳳凰”擔憂的是,在工業爐行業僅靠鳳凰公司一家,并不可能滿足市場上所有客戶的需求。而對工業爐真正技術不甚了解的公司已經給客戶造成了非常大的能耗損失和污染排放,因為在鋼鐵行業工業爐的能耗和排放占有整個鋼鐵廠27%的比重,模仿的產品不僅技術上不過關,其形成的能耗和污染損失也大得驚人。
鳳凰公司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快速增長的市場,在經過一番思想斗爭之后,鳳凰公司做出了外人很難理解的選擇:只服務于高端客戶。在“鳳凰”看來,高端客戶的要求較高,相應的投入也會比較大,可以嘗試和接受鳳凰公司提供的新技術,而這可以讓“鳳凰”在面對高速成長的市場之時,能夠繼續保持創新的本色。
躲過危機的冷靜選擇
雖然鳳凰公司通過選擇服務高端客戶得以獨善其身,卻并未能阻擋住工業爐行業低端企業用低廉的成本侵占市場份額的舉動。也正因為如此,一個低端的工業爐市場得以孕育產生,一批根本不具備資格的公司也能在市場上獲得生存機會,并進而形成了大批量的工業爐垃圾產品。
其實工業爐行業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得以高速發展,其身后最大的“動因”是中國鋼鐵行業超前的繁榮。
據中國鋼鐵協會的資料顯示,1998年,中國鋼鐵年產量超過了1億噸,隨后,總體過剩和階段性過剩論便隨之而來。但自2000年起,鋼鐵行業又開始了新一輪擴張,2005年一年內便連續突破了3億噸,4億噸兩大億噸關口產能,如今更是邁入了6億產能俱樂部。
在不久前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的《關于遏制鋼鐵行業產量過快增長的緊急通報》中指出,2009年我國鋼鐵產量只需4.7億噸就能保持供需平衡,但目前的產能與國內消費和出口的實際需求相比過剩約25%-30%。
對于鋼鐵產能的高歌猛進,鳳凰人認為,整個鋼鐵行業用只能領先三年的技術完成了未來三十年的產能,把未來三十年技術和產品進步的可能性全部抹殺掉了,因為任何家技術公司都意識不到三十年之后技術是什么樣。“技術進步與產能增長應該同步進行,現在卻是用今天的技術把未來很多年的產能全部干完了,明年,后年在技術進步沒有需求的情況下,也就不會再有新的研發,再過十年,中國的鋼鐵行業又將面臨國外技術進步之后,推倒重來的過程。”
不經意中,超前繁榮的鋼鐵行業也催生了一個附屬產業——工業爐行業的過量發展。
在鋼鐵行業一片繁榮的2007年,鋼材的大幅漲價被“鳳凰”看作是國外反吞中國鋼鐵行業的開始,“中國在全力以赴發展鋼鐵產業的時候,國外的礦業巨頭已經把全世界所有的礦山收入囊中,國內的鋼鐵企業已經被綁架成了這些礦業巨頭獲取高額利潤的奴隸。因為在鋼材上漲的背后,是鐵礦石價格以近乎100%的幅度和航運費用200%幅度的非正常上漲。”
此時的“鳳凰”已經隱隱意識到危機即將來臨,冷靜看待市場的鳳凰公司又一次做出了市場選擇選擇支付能力強和與鳳凰公司保持多年合作的公司開展服務。金純的解釋是鳳凰公司要選擇客戶,放慢速度。因為工業爐產品的設計生產周期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時司,以至于更長,其間的市場風險便隱含其中。
正是得益于鳳凰公司對服務客戶選擇上的冷靜判斷,“鳳凰”也因此躲過了經濟
危機對企業造成的巨大沖擊。
技術創新是不變選擇
工業爐領域過量發展的惡果終于在危機面前顯露無遺,過去一些鋼鐵企業為了降低成本采用的低端工業爐,都已經到了不得不進行改造的階段。
在今年鳳凰公司承接的工程中,30%都來自于原有工業爐的改造。“過去我們很少承接改造工程,現在一方面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另一方面作為行業的標桿企業也要求我們必須擔負起這樣的社會責任。”盡管如此,金純并不否認工業爐改造將是鳳凰公司未來的主要市場,因為在此之前市場上已經有了眾多的低端產品,據他測算,每年需要改造的工業爐至少有三四十個,而這將產生每年近16億元的龐大市場。
盡管市場空間依然龐大,鳳凰公司其實并不輕松。“過去由于這個行業的增長太快,增長并沒有帶動行業科學發展,盡管鳳凰公司一年的產值可以做到30個億,但對公司的技術創新并沒有太大的改變。”金純坦言,過去鳳凰公司雖然也有很多技術創新方面的思考,但因為承接的工程量太多根本顧不上,現在的經濟危機正好是補足技術創新課的時機。“如果不補就像一個看似強大的人,實際上身體缺乏很多營養。”
依靠技術領先贏得市場的鳳凰公司意識到,只有技術創新,才有鳳凰公司的明天。
其實,早在2006年,鳳凰公司就已經開始為技術創新著手準備,吸納了一批工業爐專業的研究生博士生人才。而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鳳凰公司將投入1000萬技術創新資金建設一個高溫燃燒實驗室,讓研發人員借助電腦軟件仿真技術與實驗室實驗結合,改變過去設計的工業爐產品全部設定為統一溫度承受值的狀況,對工業爐每個環節需要滿足的溫度實現精準控制的設計。“精準控制的結果是工業爐的氧化減少,氧化減少意味著廢渣減少,相對會提高鋼產量,同時燃燒所需的能耗和排放都會相應減少。”金純說。
1000萬的技術創新投入對一個制造企業來說可謂杯水車薪,但對于一個靠“頭腦”吃飯的公司來說,卻是相當不菲。
而在“鳳凰”看來,如今正是政府引導這產業向集成化方向發展的契機,將分散在上千家工業爐公司的人才集成,使研發力量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并帶動這一產業形成合理的分工,使高端的客戶能夠真正享受到優勢企業的高端產品,非高端的客戶也能用到并不十分低端的產品。“除中國以外,世界上只有可數的幾家工業爐公司,中國卻集中了上千家公司,使這一行業本來就不算多的人才過度分散。”
借助經濟危機,鳳凰公司已經開始在工業爐市場強行推進其技術更新的步伐,進一步提升服務意識。而與此同時,眾多的鋼鐵企業也在反思當初“便宜不省錢”的買賣,對工業爐的供應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事實上,眾多的鋼鐵企業意識到,危機過后真正留下來的肯定是高水平,高技術的鋼鐵公司。這些公司要應對下一次危機,產品必須升級,產品升級的前提是設備水準要提升,有前瞻眼光的客戶已經在主動找鳳凰公司有針對性的合作。
全球經濟復蘇之時市場需要的是更先進的技術,而在經濟低迷期的這段時間鳳凰公司正在進行充足的準備,等鋼鐵行業全面復蘇之時,“鳳凰”一定會有更先進的技術提供給客戶,而這也是任何行業領軍企業始終保持第一的不二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