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南下,直逼江東。孫權作好了應戰的準備。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東吳糧官黃蓋奉命調集數萬石軍糧,運往前線。
運糧隊伍長途奔波,沿長江而上,來到了夏口(今湖北武漢)。時值梅雨季節,天空時晴時雨。這天天氣炎熱,兵士突然聞到了一股酸酸的味道,趕忙報告黃蓋。
黃蓋叫士兵拆開糧車上的糧包,仔細一看,不好!原來,十幾車蓋著面粉的席子被戳破了,雨水順著破洞漏進了面粉袋里,面粉都結成團變味了。黃蓋自知失職罪大,軍法難饒。正巧,孫權帶著隨從來察看地勢,黃蓋連忙前去請罪。
十多車面粉不能食用,孫權大嘆可惜。不過,有沒有什么辦法補救呢?想到這兒,孫權走到糧車旁。隨手挖出一團面粉,聞了聞。又仔細看了看。他命令侍從端來一盆清水,把面粉團放了進去。可是,麥粉團柔韌。放到水中后仍然抱成一團。孫權把粉團在水中搓了幾下。這一來,奇跡出現了,粉團上的細粉紛紛掉下,粉團反而變得富有彈性更加柔韌了。孫權拿起來一聞,酸酸的異味一點也沒有了。他大喜過望,連忙命廚子去燒制。
給孫權掌廚的廚師烹飪技藝自然非同一般,他拿起粉團,想了想,便把它切成小塊,里面裹上切細的筍干、韭菜、豬肉餡兒,放到油鍋中一炸,便盛出來給孫權品嘗。
孫權吃了之后說:“真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他要部下都來嘗嘗。大家吃了都贊不絕口。黃蓋忙上前一步來到孫權面前說:“將軍,菜肴都得有名,這東西是您發明的。您就給它起個名字吧。”
孫權想了一下,覺得它像牛筋一樣韌,又是面粉做成的,就隨口而出:“就叫它面筋吧!”這一來,面筋就傳開了。
孫權歷代后裔繼承本家傳統配制工藝,手工精制成風味獨特的面筋。因為面筋是孫權親手洗出來的,孫權后裔的聚居地——浙江富陽龍門古鎮便把面筋稱為孫權面筋,制作面筋的過程也就叫洗面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