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
又到暑期,老師們可以修養身心、繼續學習,而《江蘇教育》也到了出版暑期合刊的時候。拿什么呈現、如何呈現給我們的老師?編輯們為此開動腦筋、集思廣益。一方面,暑期合刊要體現“合”的意思,也就是要集中呈現。另一方面,要體現小學教學版之“教學”二字的特點。最終的結果,就是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這3個“專題”。
“專題”之一——“閱讀課教什么”。作為常規的欄目,“專題”從2009年初正式設置到現在,得到了廣大讀者的好評。而為了在暑期能夠呈現更有深度的教學策劃,我們早在2008年秋就與著名小學語文特級教師薛法根確定了這個話題,并在2009年2月邀請相關專家和老師對此話題進行了相關研討。此問題是有深意的,研討也是實在的。老師的工作就是教書育人,對于“教什么”老師們也一直在思考和選擇。但是,怎樣的選擇才不是盲目和隨意的,怎樣的選擇才是有效的,怎樣的選擇才是真正促進學生的“學”?盡管這里呈現的是“閱讀課教什么”的思考和實踐,但其實對“教什么”這個問題來說,很多內容的分析是相通的,比如教學目標、學科與內容特點和學生認知特點、教師教學風格等。這是一個引子,希望通過這個專題,能引發出“計算課教什么”、“口語課教什么”等等類似的話題,引發出老師們更多、更深、更細的思考。
“專題”之二——“名師教學藝術賞析”。成尚榮先生在對“閱讀課教什么”問題的分析中談到:“我們千萬不能只停留在‘教什么的層面上,而忽略‘怎么教的問題,否則,‘教什么是‘死的,而非是‘活的”?!霸趺唇獭保麕煷蠹业慕虒W會給老師們帶來開闊的思考空間和多彩的實踐方式。為了讓教學多姿多彩,為了讓教學“活”起來,于是,我們在暑期合刊中設置了這一專題。我們不僅邀請了語文、數學學科的名師,還邀請了英語、音樂學科的名師;不僅邀請了江蘇省的名師,更邀請了省外有影響力的名師,只為一點——“豐富”。名師的教學是不能簡單模仿的,在對名師課堂教學的慢慢欣賞和細細品味中,老師們應該思考——他們是“怎么教”的?為什么能“這么教”?我們該“怎么教”?
“專題”之三——“暑期主題備課參考”。思考了“教什么”和“怎么教”,就到了如何實踐的時候了。暑期老師們是需要備課的,而備課這一內容其實包容的東西太多太多。盡管是“合刊”,也不可能窮盡。另外,簡單的教學設計類的備課參考其價值也很有限。于是,“主題備課”就成為我們思考的重點。“主題”選擇一是要有一定的適用范圍,二是要有一定的實施難度。為此,在語文學科,我們配合“閱讀課教什么”專題設計了“閱讀教學內容的研制與活動設計”;在數學學科。根據教材特點設計了“知識塊教學分析與設計”:在英語學科,我們圍繞小學英語語篇教學這個熱點問題設計了“語篇(對話)教學內容分析與設計”;在其他學科,我們重點選擇了綜合實踐活動,設計了“綜合實踐活動典型案例與實施策略分析”?;旧献龅搅嗣總€學科、每冊(單冊)教材都有“典型性”覆蓋。盡管里面有很多優秀的設計與分析,但要提醒老師們的是,這些僅供參考,因為教學是“活”的藝術。
3個專題。123個頁碼,不一定要“一字不落”,也可以“自由選擇”;不一定要“字斟句酌”,也可以“淺淺掠過”。因為暑期是短暫而豐富的,也應該是簡單而快樂的。我們只是希望給老師們送上一份“包裝不甚精美而內容實在”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