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芳
摘 要:介紹毛竹科學栽培技術,主要包括毛竹生物學特性,造林地選擇,母竹選擇,造林整地,移竹(母竹)移鞭造林、林地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內容,以期能夠指導毛竹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毛竹;造林;病蟲害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cv.pubescens)(又稱楠竹)具有生長快,成材早,產量高等特點,用途極其廣泛。一是它在社會經濟建設中廣泛應用于建筑業、造紙業、農業及其它方面,如江南的竹樓、與、墻、梁等均以竹子制作,浙江新安江千島湖建造的水上賓館,高雅別致,吸引游客最多;二是竹筍的食用價值高,竹筍味甘鮮脆,營養豐富,是我國的傳統佳肴,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以及磷、鐵、鈣和其它各種元素、維生素等物質,是減肥和防止腸癌的綠色保健食品;三是毛竹具有綠化、美化作用。楠竹正因為用途廣泛,價值高,所以市場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毛竹產業已成為林農脫貧致富的重要門路之一。
1 生物學特性
毛竹分布極為廣泛,從赤道兩旁直至寒溫帶,從平原丘陵到高山雪域都有它的足跡。全世界竹子種類約有70屬1200多種,我國的竹子資源有40多屬400多種,面積多達700萬公頃,品種毛竹(俗名楠竹)占80%的比例。 毛竹是多年生常綠喬木植物,屬單子葉植物禾本科,竹亞科,但其生長發育不同于一般喬木樹種,它是由地下部分的鞭、根、芽和地上部分的稈、枝、葉組成的有機體。毛竹不僅具有根的向地性生長和稈的反向地性長征,而且具有鞭的橫向地性起伏生長。竹稈奉命短,開花周期長,沒有次生生長,竹鞭具有強大的分生繁殖能力。竹鞭一般分布在土壤上層15-40厘米的范圍,每節有一個側芽,可以發育成筍或發育成新的竹鞭。壯齡竹鞭上的部分肥壯側芽在每年夏末秋初開始萌動分化為筍芽,到初冬筍體肥大,筍殼呈黃色,被有絨毛,稱冬筍。冬季低溫時期,竹筍在土內處于休眠狀態,到了第二年春季溫度回升時,又繼續生長出土,稱為春筍。春筍的筍殼為紫褐色,有黑色斑點,滿生粗毛。春筍中一些生長健壯的,經過竹筍——幼竹40-50天的生長過后,竹桿上部開始抽支展葉而成為新竹。
2 造林方法
造林方法主要有移竹((母竹)移鞭造林,切桿移蔸和實生苗造林等方法,下面我主要介紹移竹((母竹)移鞭造林。
2.1 選擇母竹
栽竹不同于栽樹,要靠竹鞭伸展,靠芽發筍,靠筍長成竹,因此選母竹是通過竹株來選竹鞭實現的。竹鞭是毛竹的繁殖器官,同時它又是地上部分養分供給的樞紐。在土壤養分空間分布不均勻的情況下,養分貧乏地段上竹筍的萌發和存活可通過竹鞭的聯系得到養分豐富地段的立竹及其鞭根系統的資源供給。因此,地下部分生長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立竹的生長。一年生母竹太嫩,經不起移栽后環境改變的影響,成活率低;四年生以上的母竹太老,生長衰退,鞭根稀少,鞭芽不齊,也不易栽活。
2.2 母竹采掘:
挖掘前先在母竹四周劃一個半徑為62厘米的圓圈,沿圈破土深挖,要注意竹鞭的方向。每棵竹都有兩支竹鞭,和母竹連在一起的叫“去鞭”,新抽發的叫“來鞭”。發現竹鞭就要順著挖,不能損傷竹鞭上的筍芽和須根?!叭ケ蕖币3?7厘米長。多帶泥土,順著竹鞭方向挖取。母竹挖好后用快刀將竹梢削去,只留6~7對竹葉,以減少水分蒸發。挖取母竹時,切忌用力搖晃竹竿,以免損傷竹竿和竹鞭的連接處,破壞竹竿與竹鞭的輸導組織。若母竹要長途運輸,必須用草包扎
2.3 母竹栽植
栽竹要求做到深挖穴,淺栽竹,下壓實,上松蓋。按照株行距5m×5m,栽竹390株/hm2的密度挖穴,穴規格一般長1m,寬、深各60cm,并將表土、底土分別堆放。栽竹時,穴底先填表土20cm厚,放下母竹后解開草繩,并順著竹蔸自然形狀使來鞭去鞭舒展。竹蔸下部用土塞緊,上部略低于地面,自下而上分層填土塞緊竹蔸與竹鞭周圍。有條件的地方可先在竹鞭沿線撒施已腐熟的廄肥20kg或餅肥5kg后再分層填土壓實。近蔸處竹鞭要壓緊,鞭兩頭要松,以利抽鞭發筍,壓土時不要傷害鞭根和鞭芽,天氣干旱要勤澆水促活。植穴的上部要蓋成饅頭形,壓實后再蓋1層松土,并以高出地面12cm為宜。
3 林地施肥
毛竹所需要的營養元素,除氮、磷、鉀外,一般都可以從土壤中得到滿足。氮、磷、鉀是竹子生長最主要的三要素,需要量大,土壤中常常供肥不足,需通過施肥加以補充。 施肥必須講究科學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因此,必須根據竹林生長需要和土壤缺肥狀況來施用,一般來說是竹林生長需要什么施什么,什么時候需要什么時候施,土壤缺什么施什么。此外,還要注意施肥方法,要注意少量多次,深施入土,并且把握好施肥天氣,提高利用率,防止流失,造成環境污染而產生公害。 據分析,每生長1噸鮮筍需消耗土壤中的氮5.1公斤、磷1.5公斤、鉀5.4公斤左右。因此,要及時對筍用竹林或筍、竹兼用竹林的林地進行肥料補充。肥料以有機肥為佳,如堆肥、欄糞、菜枯、垃圾等。施肥每年二次為好。第一次在冬季進行,以有機肥為主。每畝施人畜糞2500-3000公斤,或菜餅250-300公斤,或埋青4000-5000公斤。方法是:把有機肥均勻撒入林地,結合冬墾和挖冬筍翻入土內20-30厘米的深度。第二次施肥是在挖春筍后,以速效化肥為主,時間以6-8月竹鞭排芽前為宜。方法是:在毛竹兜上方挖半圓形水平溝條施,深15-20厘米,施后覆土。施肥量可參照上述每生長1噸鮮筍所消耗土壤中氮、磷、鉀元素的數量加以補充,但所補充的養分一定要超過帶走損耗數量中,不包括竹的稈、枝、葉所消耗的養分及土壤流失的養分、被土粒固定不能直接利用的養分和林下其他植物所消耗的養分。這些,在施速效化肥時都應考試進去。
4 病蟲害防治
楠竹枯梢?。涸摬〕0l生于一年生新竹杈部位,最初側枝葉包逐漸變黃至棕黃色,而后葉片開始卷曲,漸次脫落,枝梢枯死,以致死亡。因病斑發生部位不同而分為:枯梢型(在主桿枝節處發?。葜π停ㄔ谥l節丫處發病),枯稈型(在主稈基部發病),發病一般在5——10月多雨高溫時節。
防治方法:嚴格檢疫,嚴防引種傳入;加強撫育管理,提高楠竹抵抗力;及時砍除病樹進行燒毀,防止蔓延;在發病期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在新竹展葉時每隔10--15天噴一次,連噴2--3次;病原盛發期,選期天無風傍晚,施噴5%百菌清煙霧劑,每7--10天施噴一次。
黃脊竹蝗。又名蝗蟲、蚱蜢、螞蚱。5-6月以跳蝻、成蟲取食竹葉,為竹林的主要害蟲。大發生時,竹林被害如同火燒,立竹成光稈。新竹竹葉被吃光一交后即會枯死,壯竹竹葉一次被吃光后新發葉片變黃、生長勢弱、發筍量大減,第二次被害后即死亡。死竹莖中積水,纖維變壞,生林也趨衰敗。竹蝗一年發生1代。以卵產于背北向陽、雜草稀少、土質較疏松的山腰或山窩斜坡上,深約4厘米左右。產卵處常見黑色園形蓋狀物,這是尋找卵塊的最好標志。防治方法:①挖卵塊。生蝗產卵地易識別,可挖掘消滅。②幼蝻未上大竹、群集在小竹及禾本科雜草上時,及時噴酒2.5%敵百蟲粉劑或2.5%溴氰菊脂超低容量噴霧,每畝1毫升。③已上大竹的蝗蝻可用煙劑藥殺。即用2.5%溴氰菊脂每畝6-10克,按藥1份、柴油20-40份比例混合,用噴煙機噴煙;或有741煙劑,用藥量每畝1-2公斤。噴選擇無風的早晨或傍晚進行。④中國林科院亞林所、我省桃江縣在蝗蝻孵化時或幼蟲即上竹時,采用注射器在離地上的一節或二節筆桿注射300-400倍1059藥液30-40毫升,有效期40天以上,殺死竹蝗、竹青蟲效果顯著。
竹螟:又稱竹苞蟲,可吃光全部竹葉造成竹株或成片竹林死亡。
防治方法:(1)冬季削山松土,可消滅越冬幼蟲。(2)在6月下旬發現幼蟲苞葉時,噴灑90%敵百蟲500倍液。50%敵敵畏1000倍液,或在近竹稈基部上方鉆一個孔,將25%乙酰甲胺磷或40%氧化樂果每株竹注射2-3毫升。
竹鏤舟蛾。又名竹青蟲、竹蠶。以幼蟲暴食竹葉和葉鞘,嚴重時將成片竹林吃成光稈,如竹林一年連續發生二代或三代,被害竹可死亡,來年也不發筍。故竹鏤舟蛾也為竹林主要害蟲。湖南一年發生3-4代。幼蟲全身光滑綠色、頭紅褐色。1、2齡幼蟲受驚有吐絲下垂習性;2齡后的幼蟲受驚即墜地,但幾分釧后又會重新上竹。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中旬老熟幼蟲下竹于枯枝落葉間吐絲綴葉結繭化腎越冬,翌年4月羽化成成蟲。成蟲飛翔力強、有趨光性,白天靜伏不動、黃昏或晚上10時及黎明前很活躍。卵多產在1、2年生竹上端嫩葉上,成塊狀或散產。防治方法:①燈光殺成蟲。②利用幼蟲受驚墜地習性,擊落捕殺。③卵期釋放赤眼蜂,每畝7萬頭。④用2.5%溴氰菊脂,每畝4-8克,1000-2000倍液進行低量噴霧。